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2日電 (索朗澤仁 尼瑪初)“老板,來碗筍子米粉....。.”2月21日,壤塘縣城主街20余平方的米粉店中人群熙熙攘攘,干練的女老板索朗準聽見顧客的點單爽朗的答應著,幾分鐘的時間一碗米粉就端上了出餐臺上。

2014年以前,索朗準還是一個牧女,貧困的家庭讓她無法擁有與同齡人一般的幸福。年邁的奶奶、體弱的母親和未成年的妹妹,讓她不得不過早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挖藥、放牧掙家用占據了她全部的生活。
“那個時候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來擠牛奶,再去挖蟲草,晚上天黑了還在牛圈中忙碌,一年到頭還是只掙得到3000元左右。”索朗準想起牧場上的生活唏噓不已,才二十多歲的她帶著一家人在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日子里苦苦掙扎。
改變來自于2014年,脫貧攻堅的號角響徹壤巴拉大地,索郎準一家被確定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壤塘縣為切實解決群眾的所想所需,制定了“四大五訪”“7+2零距離親民活動”工作制度,讓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壤塘縣的貧困戶有了致富帶路的“親戚”,在物質上救助、思想上引導、生活中鼓勵……了解到她的情況后,縣里為她介紹創收渠道,幫助她創新增收。
2015年,縣里為她家送來6萬元政策補助,讓她家里修起了兩層樓房,母親也被聘為鎮里的環衛工,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工資,自此,索郎準一家人的生活狀況比從前有很大改觀。這讓她沒有了后顧之憂。就此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她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致富奔小康。在綿陽援建的幫扶下,索郎準前往綿陽“鴻萬緣米粉總店”跟班學習。學習期間的交通費、住宿費、培訓費等都由援建指揮部墊付。索郎準也很給力,短短半個月時間,冒粉、兌料、掌握火候……她成了煮米粉的“行家里手”。學成歸來,就開始逐步實施創業工作,開起了屬于自己的米粉餐館。她的生活從此有了質的飛躍。

“別看我這個店店小,去年掙了10余萬元。”索朗準一邊挑著米粉一邊說道,因為有了自己的米粉店,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現在每天的客流量平均達到60人次,日進500-600元。
“今年我想嘗試推出一些新的產品,吸引顧客。”住新房、穿新衣、過新生活....。.如今的索朗準有了新的目標,“今年我多掙一點錢爭取和妹妹一人開個店,這樣我們的收入就會更高。”索朗準憧憬著未來的更好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