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4日電 (劉忠俊 何芳)瀘州市應急管理局24日透露,該市將以24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為基心,向各個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輻射,促進瀘州危險化學品企業風險管控能力優化提升,精細化管理提質增效,從根源上遏制隱患向事故轉變。

據了解,瀘州市有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500余家,重大危險源76處,危險化學品安全涉及鏈條長、環節多、難度大。瀘州市也被選定為全國6個危險化學品“雙重預防機制”工作試點城市之一,借助“試點”契機,瀘州大力探索專業化、清單化、信息化等防控措施。“分別對合成氨、硝酸、煤鍋爐、尿素等10套生產裝置進行了風險辨識,制定工程技術、維護保養、人員操作、應急措施等管控措施3900余條。”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稱,通過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不是安監一個部門的事情,只有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工藝、設備、電氣、儀表、消防(氣防)等各個專業,才能真正破解安全生產管理‘兩張皮’問題。”瀘州市應急局危化科副科長蔣開勇稱。對此,瀘州在四川省率先印發《加強危險化學品企業專業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按照“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專業就是管安全”原則,切實解決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源頭性和基礎性問題。
“一氧化碳氣體報警檢測器有報警信息,請立即向班長匯報,并聯系工藝車間排查報警原因、妥善處置并做好記錄。”作為瀘州24家雙重預防機制試點企業之一的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梳理優化了企業主體責任、崗位責任、作業風險管控、設施設備隱患排查、開停車管理等系列清單,逐步實現企業員工照“單”履職、按“單”辦事。“對照‘清單’查隱患就是不斷學習提升過程,有利于增強每個崗位、每位員工對技能技術的認知和理解。”安監部長童志林稱,企業還針對排查出的隱患,建立整改清單,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有效提高隱患治理的效率和力度。
2021年以來,瀘州市應急局聘請專家對包括24家試點企業在內的全市40家危險化學品企業進行集中兩輪“體檢”,查處安全方面的問題隱患1789項,其中重大隱患40項。特別是加強對24家試點企業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方面的檢查和技術指導。同時,還邀請國內知名危化安全專家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培訓人數近2000余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