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元2月25日電 (李霞)一周前,剛添置的12盞路燈的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海棠溪村方家山的黑夜多了份“暖意”。這是當地33歲返鄉農民工方映綠送給村民的禮物。
今年春節,在外務工的方映綠像往年一樣陪獨自在家的母親過年。回鄉后他發現,大都市的繁華夜景與村里的漆黑夜晚形成鮮明對比,母親和村里人晚上只能摸黑出門,高一腳低一腳導致摔傷情況時有發生,為家鄉安裝路燈便成了方映綠的一樁心愿。
一到正月初七上班日,方映綠便按捺不住跑到村委會。“我想給村里安裝路燈,產生的費用全由我來出。”“這是好事啊,有啥需要我們村上出面的一定全力配合。”與村干部一番長談后,方映綠的想法便在村里傳開了,村民們激動不已,安裝路燈成了方家山村民的新期盼。
有了想法,說干就干。經多方了解對比后,方映綠聯系到一家燈具銷售商,最終他全額出資2.1萬余元購置了配件、燈桿等材料。
選址打地樁、澆筑混凝土、安裝太陽能路燈…初春的方家山仍然天寒地凍,卻抵擋不住方映綠和村民們熱火朝天安裝路燈的干勁。為盡快完成路燈安裝,村兩委立即發動村民投入到安裝工程中,大家伙兒也十分樂意,經過幾天共同努力,12盞路燈拔地而起,把村道的夜晚照得格外亮堂,方映綠和村民的臉上綻放出欣喜的笑容。
“多虧了小方這娃娃,他不僅點亮了路燈,更暖了我們的心窩啊!”提及方映綠出資安裝路燈,海棠溪村村民方長炳便贊不絕口。
“太陽能路燈的安裝,解決了海棠溪村24戶90多個村民夜間出行難的問題,方映綠算是幫了村上的大忙。”海棠溪村副主任李德文欣慰地說道。
“也沒想那么復雜,看到曾經生我養我的地方,晚上連個路燈都沒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問及自費為家鄉安裝路燈的初衷,方映綠這樣解釋道。
在廣州服裝廠上班的方映綠年收入在18萬元左右,其實這在海棠溪村并不算最高,方映綠卻看得十分淡然。“錢掙多掙少無所謂,但只要有富余的錢,我愿意為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雖然付出不多,但我心里是開心的,家鄉人過好了,在外的我才更底氣打拼!”。
實際上,這已不是方映綠第一次出資反哺家鄉。早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為減少因垃圾堆放造成環境污染,在廣州務工的他,網購了50只價值3000余元的大型垃圾桶寄回村里,以倡導村民愛護家鄉環境,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一盞盞明亮的燈,一只只美化環境的垃圾桶……方映綠的用心讓村民十分暖心,他用一次次小善舉匯聚成鄉村建設的涓涓細流,讓海棠溪村這片土地愈發美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