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5日電 (梁靜)“自從區上推行基層減負,現在我們在辦公室填報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這樣就有更多時間去解決村民的問題。”近日,在田間地頭為村民宣傳“陽光1號桔柚”技改政策的德陽羅江區鄢家鎮星光村黨委書記周華說,“減負”后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辦好村上的事。
據悉,為切實推動基層減負增效,羅江區建立了事項準入制度,明確涉及村(社區)的13項依法自治事項、57項依法協助政府事項和10項負面事項,厘清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與上級政府權責邊界,杜絕層層轉嫁責任。編制“開具證明事項清單”和“不需出具證明事項清單”,首批公布4類可證明事項和53類不應開具證明事項,解決群眾辦事資料多、跑路多的問題。
同時,羅江還成立基層治理促進中心,探索建立“一表三審”制,對區直部門自擬下發需村(社區)上報反饋的表格開展前置審核,解決基層經常、反復、過急、多頭報表等問題。全面清理簽訂責任書和“一票否決”事項,降低留痕事項考核比重。最后,通過減少向村(社區)發文數量、降低會議頻次,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集中清理微信和QQ工作群,并取消村級報刊訂閱任務,只保留“一報兩刊”,部門類、行業類刊物由相關單位訂閱后向村(社區)贈送,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為增效公共服務,建設“善治村居”,近年來,羅江區結合第二批鎮村便民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省級試點,建成區、鎮、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辦事圈”,下放便民服務事項鎮級108項、村級51項,涉及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民生事務均可實現村(社區)干部“代辦”。同時,羅江區創新“定向議事代表會議制度”,每5-15戶按宗族、院落等結成單元,聯名推薦1名“議事代表”,通過“定向收集、定向議事、定向反饋”解決村務管理、鄰里相處等難題,“有事找代表,不往鎮村跑”在群眾中口口相傳。
羅江還依托村級活動陣地,與農商銀行、供電公司、快遞企業等共建綜合服務點,因地制宜實施“改、擴、建”等改造維修工程,完善便民服務基礎設施,集成便捷金融服務、水電氣繳費、收發快遞等功能,延伸便民惠民服務觸角,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生活。
據了解,近年來,羅江區圍繞基層治理,開展“減負、增效、規范、賦能”行動,探索創新“四個村居”治理模式,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推動鄉村治理體系、機制、能力建設,讓村(社區)回歸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本職,不斷提升基層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