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9日電 (楊漢國鄒剛郭明)近年來,營山縣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強班子、聚合力、提升干部素質,鄉村發展有了“主心骨”和“領頭羊”,廣大農村譜寫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建強班子 筑牢鄉村振興堅強基石

營山縣小橋鎮老街村原屬四喜鄉管轄,2014年,因為村級組織軟弱、基礎設施差、貧困人口多,成為全縣15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為幫助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營山縣委安排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定點幫扶。縣人大常委會機關組建了駐村工作隊,并為該村選派了第一書記。
在幫助該村制訂脫貧規劃,改善路、水、房等基礎設施的同時,建強基層黨組織成為駐村幫扶的重要任務之一。基于此,時年41歲的莫小東進入了鄉、村兩級黨組織的視野,被納入了后備干部對象之一。“他在外打拼多年,見識廣、頭腦靈活,素質高、吃得苦、舍得干!”幾次接觸下來,時任老街村第一書記李林鋒對莫小東有了這樣的印象。
因為有過與動物園打交道的經歷,莫小東對特種養殖情有獨鐘。在鄉黨委、政府及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莫小東租下該村磨子灣390余畝山地,建起梅花鹿特種養殖場、山雞養殖場和肉牛養殖場,引進了梅花鹿、七彩山雞和西門塔爾牛,走上了轉型發展的創業之路。2016年6月,莫小東又發起成立了營山鑫華農牧專業合作社,吸納13戶農戶入股。
“在與鄉親們的日常接觸中,莫小東的思想覺悟和創業精神贏得了大家的認可。鄉、村兩級黨組織又有意識地給他壓擔子,讓他在熟悉農村工作、積累農村工作經驗中不斷成長。”李林鋒說。在鄉、村黨組織的培養下,莫小東先是被選為村黨支部委員,后出任村黨支部副書記。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后,莫小東當選為老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而該村年富力強的退伍軍人、黑山羊養殖大戶冉蕭楊也被選進村級班子。
組織和群眾的信任,給了莫小東無窮的動力。村里組建了機耕隊,對困難群眾家庭一律免費代耕。盤活110畝閑置河灘地,種上了綠竹筍,兩名返鄉創業人員成為了入黨積極分子……
莫小東從返鄉人員成長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案例是營山縣實施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根基的一個縮影。2020年,該縣緊抓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優化班子隊伍結構,364個村(社區)全面完成書記、主任“一肩挑”。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成員中,優秀返鄉農民工1178人,占比達51.4%;致富帶頭人993名,占比達43.3%。一大批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基層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凝聚合力 釋放鄉村振興“化學效應”
隨著天氣轉暖,營山縣新店鎮千坵村各種花卉次第開放,吸引了南來北往的游人。“沾了千坵村的光,我們跟著受了益。”原鏵鏌村村民李冬梅感慨地說。
新店鎮原千坵村和原鏵鏌村是毗鄰村,一度同為貧困村,由于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差異,千坵村的區位和產業優勢更加凸顯,囊括了“全國基層治理示范村”等一大批殊榮。
2020年4月,新店鎮實施村級建制調整,千坵村與鏵鏌村合并組建成新的千坵村,原千坵村的辦公場所改頭換面成為了多彩千坵旅游景區游客接待中心,而原鏵鏌村村委會辦公場所成為了重新組建的千坵村黨群服務中心。
“現在的辦公場所居于村莊的中心,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更方便群眾辦事。”千坵村黨支部書記熊亮說。走進黨群服務中心,一排半人高的柜臺上,分別擺放著“便民服務處”“政策咨詢處”“矛盾糾紛調解處”3塊牌子。“有了這個中心,我們咨詢、辦事方便多了。”千坵村村民龔繼貴說。
翻開黨群服務中心政策咨詢和便民服務臺賬,上面不僅有辦事人姓名、電話、辦理事項內容等,還記錄了經辦人、村民滿意度等信息。“內容五花八門,比如土地流轉金沒到賬、患病后無法外出就醫、申請低保需要哪些材料等,村干部或當場解答,或記錄下來限期答復。”熊亮說,建立臺賬的目的是要在全村促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同時,依托千坵村成熟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原鏵鏌村的地盤上新建起近百畝的油橄欖產業園,還新規劃了一個旅游景點。產業實現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合了資源要素、盤活了閑置資產、壯大了集體經濟。
據了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營山縣綜合考慮地形地貌、經濟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堅持地緣相近、產業相融、人口相適、大小相宜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把做好“后半篇”文章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先手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招、深化鄉村治理改革的主抓手,著眼運行機制規范有序,服務能力、發展活力、治理能力明顯增強,補齊鄉村規劃、基礎設施、農村集體經濟等短板,釋放出了“物理合并”基礎上的“化學反應”。
提升能力 積蓄鄉村振興人才力量
日前,剛剛結束營山縣新形勢下年輕干部履職能力專題提升班培訓的靈鷲鎮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副鎮長余銳,即刻趕回了工作崗位。
“工作任務重,群眾期盼高,容不得歇氣。”余銳說。今年31歲的余銳,是一名從機關選派到基層任職的“90后”干部,也是營山縣今年第一期干部培訓班學員。營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宇震介紹,參加今年干部履職能力專題提升班的培訓對象均為縣內35周歲以下的副科級領導干部,其中來自鄉鎮的年輕干部達30名。據了解,舉辦本次提升班,是進一步加強科級領導干部政治理論素養和工作水平的政治要求,也是提升領導干部專業化能力,更好地適應崗位發展的現實需求,旨在促進年輕干部與班子共成長、與時代共成長、與事業共成長,最大限度地提升政治素質、業務能力、領導能力,盡快成長為鄉村振興和實施“四大行動”、建設“三力營山”的主力軍。
“培訓實行分段式教學,時間1個月。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應急管理、基層治理、項目建設、項目推進等專業化能力。既有理論學習、實地調研,還有輪崗實訓、集中匯演,收獲特別大。”余銳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為培養造就一批政策水平高、理論素養好、業務素質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近年來,營山縣持續加大干部培訓力度,鋪就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快速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生命力。
統計數據顯示,2020—2021年營山縣共舉辦村干部培訓班3期,總人數501人次;舉辦鄉鎮、部門干部培訓班10期,其中培訓鄉鎮干部483人次。“今年,我們還計劃對部分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的選調生、涉及鄉村振興相關的領導干部、村(社區)常職干部組織培訓,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營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營山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熊海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