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5日電 近日,郫都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努力在“三個做優做強”中找位置強擔當、在“四大結構調整”中謀創新促轉型、在“產業建圈強鏈”中育優勢求突破、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高質量建設“科創高地、錦繡郫都”,為成都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作出更多郫都貢獻。
創新策源 激活能級躍升“源動力”

五月的菁蓉湖,草木蔓發,碧波蕩漾。依湖而建的成都恒邦天府喜來登酒店已開門迎客,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區域節點標志性項目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線,建設中的國盾融合創新中心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縱橫交錯的路網、錯落有序的樓宇、風景優美的生態公園,一座科創引領的未來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2022年2月,中共成都市郫都區科創新城工作委員會、成都市郫都區科創新城管理委員會正式揭牌。這也意味著,郫都區正式吹響了加快科創新城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號角。一年成基、兩年成形、三年成勢,規劃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的科創新城,今后將是帶動郫都區發展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如何高水平建設科創新城?“我們將打造雙創3.0版,實現雙創基地向科創高地躍升。”科創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菁蓉湖片區規劃建設一個高品質、專業化的創新孵化空間,集項目孵化、科技金融、公共技術平臺等功能于一體,以專業化的科創服務促進產業集聚規模擴展、能級提升。同時,郫都區還將從“三個著力”入手,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培育科創新城新動能。
著力建強創新平臺。依托國盾融合創新中心等創新資源,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平臺等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建成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33個,攻克高磁導率磁性基板、高級射頻芯片模組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建設四威科創基地、東方氫能產業園等9個創新平臺,國盾融合創新中心、世強硬創電子信息技術研發中心6月底前竣工驗收。
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化校地企合作機制建設,發揮高校特色優勢學科作用,在電子科技大學、西華大學、成都工業學院等高校建設高校產業園、大學生科技園、科創社區,挖掘“5G通信用關鍵材料與器件”等高校專利成果101項,推動智能硬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領域50余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著力營造科創氛圍。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為契機,布局科技館、博物館、音樂館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和科創醫院、科創中學、科創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66個,推動城市品質和形象整體提升。編制科技創新應用場景規劃,實施數字商業示范街區、城市未來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場景示范工程,打造科技展示、體驗和消費場景,推動智能生產、品質消費、科幻文創、綠色生活、智慧治理等場景交互融合。
建圈強鏈 夯實產業發展“主支撐”
在3月的成都市建圈強鏈重大產業化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郫都區的東材科技、貴州航銳2個項目上臺簽約,協議總投資85.7億元。氫能的開發與利用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近年來,郫都區圍繞氫能產業持續建圈強鏈,目前已聚集氫能產業鏈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20余家,形成了制儲運加(深冷股份、液空厚普、金星石油、氫捷動能)、燃料電池系統(東方電氣、鋒源科技)、燃料電池整車(成都客車、天路通)等主要環節在內的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
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建圈強鏈落地落實,夯實城市功能三個做優做強的產業支撐?郫都區方向明確,路徑清晰。
作為郫都區的優勢產業之一,中國川菜產業城力爭到2022年培育3家細分產業“鏈主”企業,綠色食品產業產值達到8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到2025年,基本形成高效協作的“生產企業+基礎配套+公共平臺”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建成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主體活力強、協同效應強的特色產業集群,綠色食品產業產值達到120億元。
成都影視城將主動承接四川省影視產業“一核多極”極核定位和成都世界文創名城重要承載地功能,準確把握影視產業數字化、工業化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科技幻想等細分領域,促進影視與科技深度融合,加快搶占數字影視、數字文創等未來產業制高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影視產業集群,建設“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現代化影視新城。力爭到2025年,全區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90億元(其中影視城核心區達到50億元),進一步打響“成都智造”“成都出品”影視品牌,基本建成“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影視基地。
綠色本底 扮靚城市品質“主陣地”

近年來,郫都區大力塑造有風景、有內涵的公園城市生態景觀,以綠道為紐帶,串聯“公園鏈”,聯通“河湖網”:高標準建設菁蓉湖生態公園等成都市“百個公園”示范工程,建成城市公園、生態濕地、小游園和微綠地142個、綠道354公里,城市綠地率達40.96%,城市道路綠地率達85.11%。
今年初,郫都區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省級生態縣。而在此之前,郫都區已先后榮獲國家生態縣、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新時代·中國最美綠水青山生態名城、中國最美生態宜居名城等殊榮。
在已經發布的《成都市郫都區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郫都區著眼增進“綠色福祉”,提出了符合郫都生態功能和發展定位的行動目標,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區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鄉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
根據該實施方案,郫都區將實施鵑城凈空、凈水藍網、健康沃土、幸福鵑城“四大行動”。每一項行動,都有具體的硬指標,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以“幸福鵑城”行動為例,該行動要求,力爭到2025年,郫都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花卉彩葉植物覆蓋率達到30%。建成天府綠道超過500公里,形成全覆蓋、通道接續、功能豐富的“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體系。
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也在提升。2022年,郫都區將探索建立數字生態綜合監管平臺,將該區飲用水水源保護監控平臺、大氣自動監測站、飲用水源網格化監管系統、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等整體融合,建設實時地圖分析、多源數據統計、智能環境分析、環境應急調度和相應APP應用軟件,以科技實力守護美好家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