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30日電(吳平華 鄢偉 曹禮芹)當前正是水稻插秧移栽好時節,簡陽水稻種植戶們搶抓農時插秧忙。但今年與以往不同的是,一臺臺“鐵牛”來助力水稻插秧。
在鎮金鎮趙家社區,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三臺水稻插秧機在田間來回作業,伴隨著插秧機的緩慢行過,一株株秧苗迎風而立,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農業耕種畫卷。

由于農村勞動力老齡化,面臨有地無人種的尷尬,特別是栽種水稻。栽種水稻被稱為“三彎腰”,即拔秧一彎腰、栽秧又彎腰、收割再彎腰,勞作非常苦,真的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隨著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用插秧機栽插,使種植水稻成了省事的農事。
鎮金鎮趙家社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廣深感嘆:“現在機械化就是好,既省事又方便。我們使用插秧機三百畝地三天就插完了。”今年,趙家社區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了300畝土地,栽種優質水稻。從育秧、插秧都是專業合作社在負責,既盤活了閑置的土地,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水稻機械化插秧是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的主要環節,具有效率高,產量高,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等優勢,有助于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實施“米袋子”“菜籃子”強基行動,簡陽市以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讓更多的“鐵牛”下地。今年14.5萬畝水稻插秧中,水稻機械化插秧程度進一步提升。

建設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必須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以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
近年來,簡陽市緊緊圍繞農業機械化工作重點,堅持立足農業、服務農業工作理念,創新工作,千方百計引進推廣適宜簡陽本土的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在全市示范推廣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和蔬菜(胡蘿卜、毛豆)等多項農機化技術,并在全市得到廣泛應用。從“面朝黃土”到農機滿地跑,農機化推動生產效率變革,農業生產方式實現從人力畜力為主到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