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日電 (余翔 曾佐然)日前,瀘州市瀘縣開展2022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20萬尾魚苗被投放到瀨溪河翹嘴鲌蒙古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大陸溪河瀘縣段的自然水域中。

“本次增殖放流共投入資金16萬元,放流各類魚苗20萬尾,其中胭脂魚、巖原鯉等珍稀魚類8萬尾,厚頜魴、鰱、鳙經濟魚類12萬尾。”瀘縣農業農村局總經濟師張庭勝介紹,同時為保證存活率,所放流的魚類規格尺寸都有嚴格要求,比如說珍稀魚類規格為6-8厘米及以上,鰱、鳙規格為8-12厘米及以上。確保放流魚苗規格整齊、體質健康、存活率高。
在位于玉蟾街道的瀨溪河翹嘴鲌蒙古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放流點,干部群眾們把魚苗分批分次放流到瀨溪河中。
“預計到2023年5月,此次所放流的魚苗平均個體可達到4兩左右,能夠增加江河漁業資源12噸,消耗天然餌料生物396噸,降解水體總氮198公斤,總磷15公斤,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將有力推動魚類資源的恢復和保護,同時為河道環境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修復提供助力。”瀘縣農業農村局水產高級工程師張德明介紹說,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對增強瀨溪河、大陸溪河漁業生態修復能力有重大意義。
瀘縣有瀨溪河翹嘴鲌蒙古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58公里、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公里、沱江23公里,其他各類禁捕河流長度累計達379公里。長江禁捕實施以來,瀘縣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圓滿完成禁捕退捕任務。出臺禁捕、垂釣通告和垂釣管理辦法,形成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捕撈,清理“三無”船舶,保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安全。
“為確保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的成效,增殖放流后10日,瀘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將在放流水域開展巡查和管護。”瀘縣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王澤敏說,將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捕撈和破壞放流苗種的行為,防止“邊放邊捕”“上游放、下游捕”等現象。屆時,瀘縣農業農村局還將積極配合瀘州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增殖放流效果跟蹤調查與評估。
為震懾非法捕撈行為,瀘縣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非法捕撈。公開禁捕舉報電話,充分發動基層農業、公安、市場監管、水務執法力量,挖掘各類信息線索,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對涉嫌犯罪的依法予以刑事打擊,保持禁捕嚴打高壓態勢。同時將禁捕工作納入河長制管理及巡河人員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巡河人員和護漁員隊伍,建立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確保水域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水生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