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瀘州納溪:包粽子制香囊傳承文明頌家風 多彩活動迎端午
2022年06月02日 16:47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日電 (丁春翔 王超明 陶文斯)連日來,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節日文化,豐富黨員、群眾的節日文化生活,增添向上向善的社會風氣,瀘州市納溪區各鎮街多形式開展迎端午活動。

活動現場。陶文斯 攝
活動現場。陶文斯 攝

  6月2日,納溪區上馬鎮舉行2022年“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先拿一片粽葉把它卷起來,窩一個角,這樣米就不會漏出來……”在江田村,群眾與黨員志愿者們互相分享包粽子的經驗,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不一會兒,三角形、長條形各式各樣的粽子就包好了。

  在團山村,參加活動的黨員志愿者和群眾一起洗粽葉、洗糯米、卷粽葉、包糯米、放蜜棗、系棉線,忙得不亦樂乎,一片綠葉、一縷清香、一根細繩包裹著華夏傳承七百年的味道。“參加這次包粽子活動特別高興,既感受了濃濃的端午氛圍,也拉近了我們黨和群眾的聯系。”前來參加的村民熱情地說。

  趁著蒸粽子的時間,參加活動的村社干部和群眾開展了“傳家訓、揚家風”和“紅色故事”宣講活動,通過講述家風故事、紅色故事,樹立新時代鄉風文明新風尚。“是養父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既然成為母女,我就要照顧母親到老。”“最美云溪女性”唐遠平分享了她十二年如一日照顧養母的家風故事,讓參加活動的干部群眾深受感動,為大家傳遞了孝敬老人、知恩圖報的正能量。

  蒸好粽子香氣四溢,大家品嘗了親手勞動的果實,同時也把美味的粽子送到困難黨員、困難群眾、傷殘軍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家庭中,讓他們在節日期間感受到黨的關心關愛、感受到鄰里鄉親的熱心友善。“感謝村上惦記我們,讓我們也能感到節日的溫暖。”收到粽子的群眾表示。

  據悉,此次活動旨在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突出“傳承傳統文化,悉心守護民心”這一主題,圍繞關愛留守兒童,關心空巢老人,關注特殊群體等重點,鼓勵引導黨員群眾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營造出鄉風文明,心齊風正的良好氛圍。“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我認為多多益善。大家既享受了勞動的快樂,又能了解到好的家風家訓,對增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都很有幫助。”江田村黨支部書記楊勇表示。

  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街道百梯社區組織柏林苑小區黨員、居民代表,特殊困難家庭人員、網格化包保單位等,開展“眾情粽意,共話百梯”迎端午活動,通過包粽子、制作香囊比賽,豐富轄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請大家將糯米、粽葉、繩子等原材料準備好,計時開始!”上午9時30分,隨著裁判一聲令下,8組參賽的居民同時動手,組員之間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折粽葉、裝糯米、放餡料、裹扎繩……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拿手絕活”,不一會兒功夫,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粽子瞬間成型。“加油、加油”,比賽現場氣氛熱烈,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和小朋友圍觀、學習,整個活動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挑選布料、搭配顏色、填充香草……香囊制作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們根據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穿針引線、彩繩纏繞,一雙雙巧手不停的在針線間來回穿梭起來,現場氣氛活躍,現場一片忙碌的景象,室內彌漫著草藥的濃濃芳香,不一會,一個個五顏六色、造型可愛、飽滿精致的香囊呈現在大家面前,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美好的瞬間。

  “通過包粽子、做香囊比賽,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加深彼此之間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也讓年輕人更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意義。”參賽選手們紛紛表示。(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在线观看精品高潮 |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