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6日電 (江一華)“截至目前,通過協商研判,確定由柏隆鎮、新中鎮、和新鎮立行立改問題5個,確定問題線索2條,共同推進‘我為群眾解難事’10件,以實實在在的效果贏得了群眾信任。”短短一個多月,六屆旌陽區委第一輪巡察采用“室組地巡”聯動,監督質效立竿見影。

據悉,為進一步整合各類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德陽市旌陽區按照“方便合理、區域就近、便于工作”的原則,將全區11個鎮(街道)劃分為4個辦案協作區,實行分片聯合、區鎮聯動、統一指揮,推動“紀檢監察室+鎮(街道)紀(工)委+派駐紀檢監察組+巡察機構”協作模式,細化完善協作單位信息溝通、線索辦理、整改聯動等具體要求,形成了巡察期間以巡察組為主,“室”“地”“組”及巡察辦為輔的工作機制,確保“室”“地”“組”積極參與、及時融入巡察工作。
旌陽區在具體巡察過程中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題共答,不斷貫通融合各類監督,增強監督治理效能。首先在巡察進駐鎮(街道)前,“室”“地”結合工作職責,向巡察組提供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群眾信訪情況等重點關注問題清單,方便巡察組提前對被巡察單位清晰“畫像”,全面掌握被巡察黨組織政治生態。“組”結合其所駐單位職能,向巡察組提供職能部門在惠農補貼、村級集體“三資”、村級小微工程等方面發現問題的具體表現形式,為巡察組提供有益參考,助力精準出擊。其次,在巡察啟動前,片區協作組派出專業人員圍繞政治監督方式方法,結合被巡察鎮(街道)實際,與巡察組“一對一”開展培訓,提升發現問題的精準度。由片區協作組組長與區委組織部、鎮(街道)黨(工)委協調,統籌派出片區內鎮(街道)具有黨務、財務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參與“巡村”工作,既充實巡察隊伍力量,又整體提升巡村隊伍能力。
此外,旌陽區還完善了“室組地巡”常態化溝通交流制度,圍繞日常監督、問題線索研判處置、案件查辦等進行交流,研究解決協同聯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強化與派出紀檢監察組聯系單位黨組織、鎮(街道)黨(工)委的溝通,通過專題會商、重要情況報告、線索聯合排查等機制,著力提升監督工作質效。
“‘室組地巡’協同作戰實現了基層辦案由‘單兵作戰’向‘兵團作戰’的轉變,放大了疊加效應,實現了1+1+1+1>4的效果,有效解決了基層人員力量不足、辦案經驗不夠、人情社會困擾等問題。”旌陽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易偉表示。
截至目前,“室”“地”共立案查處扶貧領域和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黨員干部3人,“組”督促整改共性問題34個,“室”“組”“巡”開展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專項檢查3批次,對發現的問題提請區紀委監委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和監察建議書13份,督促區直有關部門完善制度3項,有力壓實了問題整改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