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7日電 (蔣輝 李丹)“各位代表,大家有啥說啥,暢所欲言……”近日,在綿陽市游仙區信義鎮曾家埡村曾家大院,一場以“盤活村社資產,壯大集體經濟”為主題的小微協商正熱烈開展。
“鍋里有了,碗里才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當前村上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村民各家的居住條件不同,對外進行住宿時需不需要統一收費標準?”“成功打造人才培訓基地和民宿小院后,來的培訓人員和游客在培訓和觀光過程中產生的垃圾由誰處理?”“集體經濟發展獲得的收益如何分配……”參會群眾代表和鄉賢人士紛紛發言,把協商氣氛推向高潮。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后,信義鎮曾家埡村依托轄區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馬鞍寺、國家級傳統村落等資源優勢,著力探索“文旅興村”之路,其中一個重點就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強農村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的客觀需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如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鎮村干部多次走訪群眾、對接相關區級部門,在立足自身資源資產實際的基礎上,村“兩委”初步決定走盤活集體資產的“資產盤活型”路子,并計劃依托“有事來協商”平臺,組織群眾代表開展一次小微協商,通過群策群力,共商發展大計。

為開好這次協商會議,真正體現“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曾家埡村協商議事會將協商議題進行了會前公示,村議事委員會通過走訪調研村民群眾、黨員代表,詳細了解其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建議,并與相關職能部門和政協委員多次溝通交流,與專業公司進行對接了解,村“兩委”也多次召開碰頭會專題研究。黨員群眾普遍支持,各方意見基本達成一致,為正式協商有序開展夯實了基礎。
“從文化旅游的角度來看,村上確實有一些特色資源,但是還不夠豐富、不夠充分,需要更多元化的旅游資源讓游客花更多時間停留和體驗。”“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資本的撬動作用,加強與銀行的信貸合作,著力解決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資金難題……”參會的政協委員和區級相關部門同志積極提建議、想辦法。
一場協商會,架起連心橋。你一言、我一語,群眾代表踴躍發言、政協委員積極建議、區級部門真切回應,大家圍繞如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如何對村集體收益進行科學分配進行了詳細的商議,一件件事項、一個個問題在充分溝通交流中達成共識。
“政協搭平臺,委員獻良策,部門來助力,群眾唱主角,共建最美村。”曾家埡村黨總支書記王科明激動地說。
本次“盤活村社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小微協商是游仙區政協深入鄉村開展“有事來協商”的一個縮影,通過“有事來協商”,游仙區政協積極拓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渠道,探索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