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0日電 (鄒立楊)近年來,射洪市通過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積極打造秸稈綜合利用收、儲、運、用產業鏈,有效解決秸稈禁燒的源頭化治理問題,通過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破解產業振興所需的資源問題,為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面貌、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支撐。
“秸稈”換“肥”,“閉環回收”群眾得實惠
小麥機收后秸稈粉碎還田

5月10日上午,射洪市金華鎮陡磨子村村民張大爺載著一車秸稈來到位于該村的秸稈收儲點,利用這些平時沒用的“垃圾”換回40斤的有機肥。在金華鎮,用秸稈換肥料“以物換物”的方式,成了農戶們新的潮流,也是射洪市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創新做法。
油菜收獲之后,張大爺在自家的1畝多的土地上種上了花生。這些油菜的秸稈怎么處理?“一般我們都是燒掉,再埋回土里。”焚燒秸稈不僅會帶來環境問題,還容易引發火災,從2019年開始,張大爺找到了比燒掉秸稈更好的處理方法——置換有機肥。
“一畝地的秸稈可以換40斤有機肥。”張大爺說,射洪興利生物能有限公司在村里設置了統一的收運點,她只需要將秸稈放到路邊,就能按照比例置換有機肥。“解決了我們處理秸稈的難題,有機肥的使用也讓莊稼長勢更好。”張大爺嘗到了秸稈回收利用的甜頭。
“我們創新以“秸稈”換“肥”營銷方式,提高農戶參與回收秸稈的積極性,提高回收利用率。”射洪興利生物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方便群眾,公司在金華、沱牌、天仙、洋溪、太興、官升、玉太、鳳來、曹碑、太興、復興、潼射等地設有20個收儲點,采用秸稈閉環回收的方式,年平均收儲農作物秸稈約10萬噸,收儲林業等廢棄物約5萬噸。
射洪市農業農村局包祚勛說,射洪興利生物能有限公司利用秸稈熱解炭化制肥技術,將回收的秸稈經過粗粉、細粉、采用秸稈熱解炭化制成生物質碳,根據主要農作物肥料配方添加氮磷鉀及中微元素肥料制成炭基復混肥,推廣炭基復混肥,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實現秸稈無害化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市農業農村局大力推廣下,公司采取種植戶以秸稈換取等值炭基復合肥營銷方式,累計推廣炭基復合肥1.8萬噸,技術模式推廣45萬畝次,以實際行動響應“化肥減肥增效”和“有機肥替代化肥”。
秸稈育秧,環保高效水稻更有機
秸稈做的基質板培育秧苗

近期,在沱牌鎮青崗村,村民正忙著栽種水稻。對于這里的稻農們來說,秸稈生物質水稻環保育秧盤技術已經不再是稀奇的事情,使用秸稈做的基質板培育秧苗,育出的水稻秧苗比傳統用土壤育苗更加“根紅苗正”。
“過去用土辦法搞水稻種植,在育苗階段需要人工取土、篩土、調酸、拔草、除蟲,費時費力。”有多年種植經驗的村民徐波說,用秸稈做的生物質水稻環保育秧盤,經過藥殘分離、高溫滅菌、草籽滅活等,從根本上解決水稻育苗取土難、苗床除草難的問題。
射洪市農業農村局包祚勛介紹說,2020年,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射洪美來源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植物秸稈(包括玉米秸稈、麥稈、稻桿、菇渣等)經粉碎后,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添加微量元素肥料,采用秸稈壓縮機壓制成生物質環保育秧盤。該技術將秸稈經過粗粉、細粉、與畜禽糞便混合發酵、秸稈壓縮機壓制成生物質環保育秧盤,推廣生物質環保育秧盤,實現秸稈育秧盤自然腐解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水稻生物質育秧盤因其使用輕便、價格低、環保無污染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和用戶歡迎。播種后噴施少量水即可正常生長。放置在苗床上與床土水肥交換較好,所育秧可以機插也可手工栽插,栽插時育秧盤自然分開,在土壤中自然降解,轉化成有機質和速效養分。
射洪美來源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多方考察,購置秸稈撿拾打捆機、秸稈粉碎機、秸稈翻拋機、叉車、秧盤壓模成型機等,組裝秸稈生物質水稻環保育秧盤生產線,年產秸稈生物質水稻環保育秧盤200萬盤,為10萬畝大田提供水稻生物質育秧盤。
秸稈青儲,增收增效實現“兩頭甜”
玉米秸稈用作青儲飼料
5月18日,來到位于沱牌鎮的射洪柳欣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堆積如山的草料和青儲飼料包映入眼簾,公司負責人張亞鈐正在檢查秸稈青儲飼料生產情況。
張亞鈐介紹說,利用農作物秸稈(包括玉米秸稈、麥稈、稻桿)經粉碎后,添加微生物菌劑,利用打包機覆膜,秸稈飼料在膜內發酵,經過發酵后就變成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的粗飼料。它既有酸甜的清香味,又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草罐頭’的美譽,是牛羊等牲畜的主要食料之一。
“近年來,射洪市通過秸稈收貯中心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青貯加工、銷售等方式,持續擴大秸稈的飼料化利用。”市農業農村局包祚勛表示,秸稈綜合利用的飼料化應用,有效提高了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和轉化率,使秸稈渾身都成了“寶”,讓種植戶增收、養殖戶增效,實現了一根秸稈“兩頭甜”。
秸稈飼料解決了秸稈問題,為草食性動物提供了營養豐富的飼料。射洪市自2020年以來,在射洪明星、太乙、沱牌、金華、香山等鎮開展秸稈青儲飼料社會化服務,取得了初步成功。射洪柳欣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購置收割機、撿拾打捆機、運輸車、粉碎機、打捆包膜一體機、抓草機、鏟車、叉裝車等,生產秸稈飼料5.1萬噸。在種植面積不變,糧食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增加了飼草資源,大大緩解了人畜爭糧的矛盾,促進了農作物的增產增收。
“充分激發‘秸稈’市場活力,以企業、農民雙方共贏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秸稈全量化利用。”市農業農村局李二強表示,下一步,射洪市將充分調動全市抓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探索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讓‘小小秸稈’為全市鄉村振興開辟出一片綠色發展的新天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