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5日電 (黎濤)“老人家,你放心,你的大病救助金我們一定盡快給你申請。”6月14日,在南充市順慶區瀠溪街道板凳埡村第一書記“三亮工作室”,駐村第一書記張瀘瑞正在接待前來辦事的群眾。

據介紹,“三亮工作室”是板凳埡村創新開展的“亮旗幟、亮承諾、亮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當天上午,在該村“三亮工作室”,村民正在反映訴求,兩名駐村工作隊員一邊了解情況,一邊記錄,并不時答疑解惑。
村民劉福華今年69歲,去年患病做手術花費4萬多元,其中報銷1.2萬元,同時也申請了民政大病救助,但由于資料不齊,補助遲遲沒有申請下來。“把這個情況向駐村隊員反映,他們已經承諾一周內給我答復,這下放心了。”劉福華說。

“三亮工作室”也聚焦村上的產業發展。南充三酉農旅果海酒村晚熟柑橘園區占地涉及板凳埡村、窖卦山村、亂山溝村,主要栽植品種為春見,預計今年掛果量100萬斤。然而,在園區土地流轉過程中沒能與群眾達成一致,一度影響產業發展。
“園區最大的難題就是土地流轉,部分村民不愿承包,承包中有一些小矛盾,通過駐村隊員與村民溝通協調,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使我們的工作能順利開展,園區能正常運營。”南充三酉農旅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基地管理部副經理范鴻明說。
截至目前,“三亮工作室”已收集群眾反映的出行不便、就醫困難等問題5個,已辦理4個,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贏得群眾和業主點贊。
“我們設立‘三亮工作室’,根據群眾需要,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用實實在在的變化讓群眾的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張瀘瑞介紹,今后還將把“三亮工作室”由線下向線上延伸,搭建線上“擺事”平臺,讓在外務工群眾也可將訴求以語言、文字、圖片等形式反映,讓“群眾擺事,干部辦事”落地落實,進一步強化為民辦事服務,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能力。
據了解,順慶區以黨建為引領,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十大行動”,進一步創新鄉村治理模式,通過派駐駐村工作隊,組織幫扶干部結合當地特色,在群眾增收、培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上,推動村民精神風貌明顯改觀;在完善為農服務網絡、健全農村代辦制度上,提升農村社會服務覆蓋面和現代化水平;大力實施“人才強農、人才強村”計劃,培育打造5支“百人隊伍”,進一步促進農民富裕富足,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