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7日電 (唐彪 苗志勇)搬磚、挖土、砌磚、回填……6月16日,在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清水鎮清涼村八家河“古樹微公園”,工匠們正頂著烈日,對一株有著近200年樹齡、胸徑1.4米的黃連木(俗稱黃粱樹)進行復壯保護。
在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廣元市昭化區探索推行“古樹微公園”,既留住鄉思鄉愁,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據統計,昭化區有古樹名木816株(一級古柏42株、二級古柏135株、三級古柏639株),主要以柏木、黃連木等古樹,紅豆杉、銀杏等珍稀樹種為主,大多分布在昭化鎮、柏林溝鎮、太公鎮等地。

目前,昭化區已建成太公紅軍樹、太公紅軍山、虎跳紅豆樹3個“古樹微公園”。通過因地制宜建設“古樹微公園”,既讓這些古樹得到了保護,也美化完善了鄉村人居環境,成為鄉村旅游熱地,吸引周邊城鎮居民前來休閑觀光。
據悉,昭化區下一步將編制《古樹名木復壯技術導則》,“一樹一策”對古樹進行復壯保護,同時搜集整理古樹名木相關典故等歷史文化資料,進一步豐富“古樹微公園”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留住鄉思鄉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