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8日電 (羅心平 羅松)自2021年1月瀘州市開展綠色出行城市創建以來,瀘州市創建工作依托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基礎,按照實施方案和工作推進計劃,聚焦推進六個新,精準發力、狠抓重點、真抓實干、砥礪前行,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生態優先、清潔低碳、集約高效”的綠色出行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瀘州特色的“城市快速公交+常規公交+慢行步游”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愿其行、樂其行、悅其行”成為生態宜居瀘州的一道風景線。
構建新機制,高起點推動創建工作
瀘州市堅持創建“一盤棋”理念,成立以副市長任組長的瀘州市綠色出行創建聯動協調小組及辦公室,并印發《瀘州市綠色出行創建實施方案》,將創建任務分解細化,明確實施主體及配合單位,形成了由瀘州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發改、公安、財政、住建、城管等多部門共同參與、責任明確、協同配合、運轉高效、全力推進創建的體制機制。同時建立完善了多部門溝通協調、考核評價和全社會動員的公眾參與機制。
大抓新項目,高質量形成綠色架構
創建期間,2021年6月綿瀘高鐵建成通車,城北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建成投用;已建成張壩、濱江路、中心城區慢行步游系統(沱江南岸沱二橋至沱三橋綠道),沿沱江旅游道路,濱江路慢行道4條;完成大池、彭灣、連江公園、新田灣、四公里、江南科技產業園、關口等多個公交站場建設;主城區完成26個公交站點港灣式改造,港灣式公交站點累計達到488個;新改建4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2021年江陽區、龍馬潭區成功創成四川省首批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瀘縣入選全國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
吸收新裝備,高效能打牢綠色基礎
發展新能源車是我市綠色出行城市創建的重要舉措,是提升運載裝備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市長期以來,堅持新購或更換公交車100%為新能源車輛,創建期內購置新能源公交車229輛,新能源公交車總數達1116輛(主城區607輛),占比超50%,主城區實現綠色公交車輛全覆蓋。目前,主城區累計建成投用新能源公交車充電站場15個,充電槍358支。
推動新優勢,高標準帶動綠色發展
在主城區重點路口建成投用公交信號優先設施65套,主城區公交專用道建設長度累計達150公里(雙向),中心城區具備條件建設公交專用道的道路基本實現全覆蓋,建成“一環N射”公交專用道線路網。同時主城區嚴格執行《瀘州市公交專用道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公交專用道管理,規范城市道路行車秩序,保障公交優先通行。
加快新發展,高水平拓寬融合渠道
瀘州市公交集團持續推進“公交優質服務提升八大工程”,星級車長占比達91%,星級乘務員占比達87%。瀘州在全國首創集二維碼掃碼乘車、實時公交查詢、手機充值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瀘州e公交”綜合服務平臺。鼓勵公交多元化服務,市公交集團創新推出微循環公交、網約定制酒城快線、點點巴士等公交線路。2021年6月,瀘州市開通全省首條“四渡赤水”紅色旅游公交專線。目前,瀘州市已累計開通7條瀘渝毗鄰地區省際公交線路。
創造新文化,高要求促進綠色轉型。
創建中,瀘州市充分利用公交電子站臺、公交站燈箱廣告、公交車LED顯示屏、公交車車載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常態化宣傳“優先公交、綠色出行”理念。每年9月組織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主題活動,開展公交服務進社區、進校園、進園區“三走進”活動,開展多部門聯合發布“綠色出行、優選公交”倡議書活動,開展市領導帶頭坐公交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倡導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出行,引導市民群眾優先選擇公交出行。
接下來,瀘州市將以“不創則已、創則必成”的信心和決心,聚焦任務抓推進,聚焦難點抓短板,聚焦特色抓提升,全速編制驗收申請,全力攻堅問題事項,全面做好迎檢準備,爭取綠色出行城市一創即成,為瀘州再添一金字招牌,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