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8日電 (吳明輝 盧海軍)28日,看著郁郁蔥蔥的成片高粱,瀘州市合江縣大橋鎮乘山村村民陳以德開始盤算起來,今年種植的30畝紅粱產量估計在2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7.1元的市場價來計算,紅粱收入在1.5萬元以上。對于陳以德而言,最開心的事情不僅僅是種紅粱的種子和化肥由農業農村局統一采購發放,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著越來越多的撂荒地變成了莊稼地,心里更加踏實了許多,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讓周圍的撂荒地成為紅高粱種植示范基地。

4年前,陳以德準備把自己撂荒多年的土地重新整理出來種點莊稼。當天,他用除草劑清理自家荒蕪的土地時發現,周圍有那多的撂荒地無人耕種,他初步估算了一下,起碼有近50畝的土地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陳以德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周邊群眾的撂荒地開墾出來種莊稼,自己種上兩年之后,主人可以把土地收回去,前提不能撂荒。陳以德的想法得到了周圍群眾的大力支持,不少群眾常年在外務工后,家里沒有能力耕種土地,因此他們陳以德在幫大家一個很大的忙。
說干就干,陳以德買來割草機、打田機,起早貪黑在半巖山上開墾起來。半巖山是乘山村最開始實現坡改梯的地方,但是由于缺少勞力,這個地方的撂荒地最多,土地結板,很不好開墾,時間長了,陳以德手上經常弄出了血泡,也沒少得到家人的埋怨,想到撂荒了這么久的土地就要種上莊稼,陳以德覺得這些都算不上什么。第一年下來,陳以德開墾了6畝多撂荒地,當年種上了大豆、紅薯就獲得了豐收。看著昔日雜草叢生的土地長出了莊稼,陳以德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四年下來,陳以德一共拓荒30余畝,從2年前開始,陳以德全部種上紅粱,套種紅薯,看著成片的高粱豐收在外,陳以德有滿滿的成就感,他覺得要對得起鄰居們的信任,也要對得起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今年已經60歲的陳以德拓荒的勁頭依然很足,除了半巖山,他把目光瞄準了另一個山頭——南坳上,那里有近20畝的撂荒地,陳以德準備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自己幫忙給大家把撂荒地整理出來種上莊稼,他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在拓荒20畝。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在70歲以前,力爭拓荒100畝,發展成集中連片的高粱地,打造成乘山村紅粱種植示范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