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30日電 (劉剛 杜勇)近年來,雅安市名山區人民檢察院“茶都楓橋”辦案團隊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多點式辦案單元”,依托檢調對接、第三方參與、部門聯動化解、鄉賢幫教等機制,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把解民困、化民憂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稱贊。

聚焦群眾“操心事”,讓人民檢察有溫度。結合社會關注度高的涉民生典型案(事)件、辦案中發現的共性問題等,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陣地前移,組建正義檢察藍普法宣傳隊、風清檢察藍普法宣傳隊、和諧檢察藍普法宣傳隊,實現矛盾流動化解;開辦“檢察講堂”,實現矛盾“訂單”化解。創新建立“司法救助+社會救助”等機制,通過發放救助金、解決就業、就醫及落實教育基金等方式,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化解矛盾糾紛40余起,發放救助金6.9萬元,嚴防小糾紛演變成大事件。
聚焦群眾“煩心事”,讓人民檢察有力度。依托與法院、信訪等部門建立的工作聯席制度,精準掌握重大事件、重要節日、重要領域等容易引發的矛盾糾紛,充分借智借力,積極挖掘社會資源,形成以法律監督為主,融合法、理、情的開放式多元多點化解模式;與名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簽《處置拖欠農民工工資線索協調配合辦法》,就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的職能定位、權責劃分、線索移交、處置程序等環節進行規定細化,幫助114名農民工討回拖欠工資124.6萬元,為一起長達20多年的信訪案件劃上圓滿句號。
聚焦群眾“揪心事”,讓人民檢察有深度。針對高空拋物、食品安全、窨井蓋損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身邊事、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等問題,積極發揮檢察機關“頭雁”作用,督促行業主管部門“源頭式”解決問題,促進和諧綠美城鄉建設,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組織非法捕撈水產品造成水域生態環境破壞案涉案人員艾某某等人召開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會,并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魚苗10000余尾;開展保健食品專項工作,發出檢察建議13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