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8日電 (何永美 劉彥嵐) 七月的壤塘,樹木綠意深邃,花兒盛放,一派生機盎然。

行走在壤塘,從公路兩岸的綠樹成蔭,到山脈的山花爛漫;從搬遷新村到遼闊的草原;從希望的田野到煙火人家……壤塘大地夏花絢爛,翠意盈盈,活力繽紛。
“我是從成都自駕過來的,通過壤塘的官微領略到了壤塘的美,就來到了壤塘,到這兒發現壤塘生態太好了,草原、森林、湖泊真的太美了。今天我們到了海子山、中壤塘這些地方,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壤塘的美食也很好吃,有民族特色的農家樂和民宿都很不錯,周邊還有一些小眾景點非常適合一家人出游,是成都到壤塘三五天自駕好去處。”7月16日,在尕卡嶺拍照的游客黃曉梅興奮地說道。

如詩如畫的美景背后,是壤塘縣堅定不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戰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自覺行動。
環境就是民生。近年來,壤塘把生態保護作為立縣之本,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任務,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保護和治理協同推進,通過大力實施國有林保護、封山育林、生態脆弱區治理、草原禁牧休牧、草原沙化治理、濕地保護、通道綠化等項目,全面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縣呈現出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林業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壤塘給人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干凈整潔,就連偏僻的角落都很難看見垃圾。”7月17日,來自廣元的游客廖蓉正在壤塘縣壤巴拉文化旅游景區游玩,談到對壤塘的印象她說道。
自然環境優美,鄉村也要跟著“靚”起來,村美民富,治理有效是基礎。多年來,壤塘縣不斷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陸續出臺“六新”工程、“五三”行動等決策部署,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通過建設新環境、過上新生活、養成新習慣等舉措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壤塘的鄉村更加文明、百姓更加幸福,一個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閃耀壤塘大地。
把握好生態優勢,搞好鄉村治理,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壤塘開啟旅游富民“多輪驅動”戰略。以保護生態為契機,精心規劃、精致建設文化旅游景區,引領壤塘旅游開發,構建了以非遺小鎮為軸線,以沿線特色溫泉小鎮、民宿、景區為支點的綠色發展格局。目前,壤塘已建成旅游驛站(服務區)7個,主題民宿25戶,特色餐飲12家,壤巴拉產品專賣店4個,設置各類文化標牌、文化路、文化墻、精神堡壘、景觀雕塑30余處,建成的“森工記憶”博物館、斯躍武主題民宿、熙日驛站餐館、伊里賓館....。.今年以來,壤塘縣接待旅游人次為166099人,旅游收入為9871萬元。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逐漸融入“旅游+”模式,如今的壤塘旅游產業從無到有、旅游規模從小到大、旅游層次從低到高,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旅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勢能,壤塘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紛至沓來,文旅產業實現了美麗蝶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