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5日電 (尼瑪初 仁青措)“快把耳標拿過來,我們套住它了....。。”7月25日清早,壤塘縣崗木達鎮明達村工作組來到距離鄉政府20余公里的草原上,為村里的牦牛打耳標,有了前2個星期的歷練,幾個人套繩、按頭、打耳標一氣呵成,不一會兒就為好幾頭牦牛打好了耳標。

今年6月底以來,壤塘縣以“摸家底、搞產業”為目標,啟動“數牦牛”專項工作。一時間,全縣上下進入“數寶貝”模式中,近千名干部職工分散到各個遠牧點打耳標、數牦牛。
壤塘林草資源富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該縣提出了振興養殖業的新產業發展路徑,著力破解養殖產業發展難問題。多年來,該縣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激勵機制,建成牲畜暖棚2011幢171730平方米,牲畜防疫巷道圈29個,現代家庭牧場40戶,集體和聯戶牧場29個,畜產品合作社6個,活畜交易市場一個,新建牧道奶源路915公里。出臺《壤巴拉牦牛產業園區規劃》《牦牛標準化養殖方案》等多個畜牧業發展方案。
有了基礎設施和激勵機制作保障,上壤塘鄉康壟村等部分村已經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把牛奶賣到了縣城、都江堰等地,讓群眾畜產品收入翻了兩倍。初步形成了以南木達片區為核心養殖牦牛等大牲畜,以杜柯片區為核心養殖中蜂、跑山雞、藏香豬等特色畜牧業養殖格局。

看著其他村養牛過上了“牛日子”,壤塘群眾紛紛萌生了發展養殖業的念頭,壤塘縣乘勢而上、順勢而為,開啟了畜牧業嶄新篇章。今年,該縣充分利用蒲西鄉尤日村群眾思想開放、草原豐富、畜牧業發達的優勢,以該村為試點推行牦牛標準化養殖工作,該項目通過以夏天放養,冬天補飼的方式提高牦牛的出欄率,變如今的“單季出欄”為“全季出欄”。同時,該縣還正在引進品質更優的九龍牦牛,開展牦牛品種改良試點,力爭讓壤塘的畜牧業更上一層樓。

“我們想建設一條以牦牛為主的養殖業發展之路。”壤塘縣科農局畜牧中心主任石旦真說道,未來壤塘將圍繞壤塘牦牛產業優勢,拓展昂科牦牛資源,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牦牛養殖專業化、生產加工現代化,打造純天然、無污染高原有機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