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5日電 (劉忠俊 葉強平)25日,海拔36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縣“菜籃子”蔬菜保供基地內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拔萵筍、移栽菜苗。
理塘木拉鎮乃沙村是典型的高原藏寨,共有52戶293人,耕地609畝,盛產青稞,有“糧倉”之美譽。雖守著“糧倉”,但村民增收渠道單一。脫貧攻堅期間,經各方努力,木拉鎮乃沙村建立了農業種植產業園。有了園區,種植、管理、銷售難、技術短缺一直是困擾當地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找準定位很關鍵,經充分論證調研后,我們提出了本地產、本地銷的構想。”四川五糧液集團公司定點幫扶工作隊隊員代勇稱,理塘縣蔬菜需求量較大,種植技術匱乏、產品流通不暢,是制約當地農產品發展和市場渠道拓展的主要問題。
2022年初,蔬菜保供基地首期項目以高高原地區“農業試驗地”為突破口,投入1000萬元流轉土地462.34畝、承租大棚25座,通過引入龍頭企業、盤活土地資產和資源,拓寬蔬菜品種種植,采取“龍頭企業+產業基地+村集體+農牧民群眾”幫扶模式,本著成熟一項推進一項的原則,以設施農業與智慧農業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優勢功能和作用,引進專業技術、拓寬品種、賦能極地產業、疏通銷售堵點、助農穩定增收。“以前,外地育苗本地種、輪換品種,產量不高、效益差、銷售也不暢。現在好了,技術引進了,蔬菜‘地產地銷’,市場前景也看好。”理塘木拉鎮乃沙村黨支部書記昂旺彭措稱。

如今,基地主要種植適合高原生長的蔬菜,如蓮花白、萵筍、大青椒、芹菜等。“首批三個大棚3畝小白菜開始上市,產量約10000斤,批發價約2.2元。因是本地新鮮蔬菜,一到市場就被搶購一空。”代勇稱,2022年預計產值將達380萬元。
據了解,理塘縣“菜籃子”保供基地試點項目,當地有9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固定用工30多人,臨時用工達600多人次。基地通過“實地教學+傳幫帶”相結合方式,不定時組織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土地流轉、大棚出租、園區務工……加上肯干肯學,一年收入能有5萬元。”村民甲珠稱。
此外,“土地流轉+專業大棚承租”乃沙村、曲呷村每年固定收益約34.342萬元。“以前,種地夠自家吃就行了,除土地流轉的收益外,加務工每月收入能有4000元。”村民擁珍稱。

理塘木拉鎮黨委書記澤仁鄧珠表示,幫扶企業將先進的管理經驗、成熟的種植技術引進后,對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同時,也搭起了一條既符合產業實際,又促進農業增效,帶動了廣大村民增收的長效發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