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9日電 (陳嘉皓)29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區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園區長流河畔,綠林綿延數公里,林間鳥雀呼晴,蟬鳴不絕。入夏以后,納涼散步的市民絡繹不斷,真可謂一條河就是一路風景。
青白江區大同街道面積僅有23.61平方公里,但大大小小的河流超過15公里,流域覆蓋街道7個村、社區。近年來,大同街道為實現“一條河就一風景”的目標,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完善河湖長效管護機制,加大河渠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先后多次開展河湖“六清”行動,全面改善轄區水流域環境。
大同街道成立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河長制”管理辦法,實施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在轄區范圍內的各河段配備了街道、村兩級河長,不斷加強河道專管員的日常監督管理。目前,街道共有街道河長7名,村級河長14名,“機動河長”10余名,堅持街道河長每10天巡河不少于1次、村級河長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巡查工作,同時,每個村網格員每天巡河找問題,做到了巡查范圍覆蓋全街道所有水域。
大同街道河長辦負責人說:“我們現在基本實現所有區管河道每日一巡,通過巡河APP定位,如果發現問題,我們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我們就“吹哨”,區級相關部門“集合”,聯動解決污染問題。同時,街道還建立了河道污染治理群,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調配力量盡快解決。”
在城市區域,加強對園區企業下河排口的常態管理,先后對下河排口或支渠排污問題,以蹲點守候、機器人查尋、沿溝踏勘、下洞查驗等方式,查清了多年未查清的長流河同心橋排口、清城河五甲堰溝渠等排水污染問題,并及時進行了整治。
在農村區域,為強化源頭治理,街道多管齊下集中整治黑臭水體,投資700余萬在同福村和鳳凰湖濕地公園實施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和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通過組建“末梢”管網,以“收、集、提、排”方式,將農戶和游客生活污水收集排入至城市污水主管網,解決近500戶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在無法入污水主管網的其他農村片區,先后修建21個微型農村散居民院落污水處理項目,解決了農村人口密集區生活污水問題。青龍村書記陳昌文感慨:“我們村化糞池小,一到下雨,污水就亂流,這些微型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我們村再也不愁生活污水排放問題了!”
2019年起,大同街道對界牌村、同福村農戶的旱廁進行戶廁改造,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實施“單戶單建、村民自建、集體統建”等改造模式,總共新建、改建廁所共430余戶。通過兩年來的戶廁改造,有效消除了農村旱廁對周邊環境的污染。
美在河上,治在岸上
為從根本上改進水美生態,大同街道全面開展以清理河湖垃圾、清理河道淤泥、清理行洪阻礙、清理不規范施工、清理違法采砂倒土、清理違規占用灘涂岸線為重點的河湖“六清”行動,聘請第三方保潔公司對長流河等流域每天進行河道漂浮垃圾清撈及無害化處理工作。今年以來,通過“六清”行動,共取締違搭建2處,阻洪人行橋5座,清理河道垃圾近60余噸,清淤總長約4800米、清掏方量約1.1萬方,基本解決農村溝渠淤塞等突出問題,有力保障了水環境達標達質。
大同轄區的長流河穿梭于青白江區產業園區,近年來,為促進城鄉整合發展,實現河岸增綠成景,大同街道協調區級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河岸進行再造綠化,將原來“光禿禿”的長流河岸建成了一條寬近5米,長近3公里的樹林景觀帶,為長流河水增加了一抹亮麗的風景線,讓市民深切感受到了“試問哪里風光獨好,唯在長流河畔”的向往憧憬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