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30日電(吳平華 周燕)“你鎮三合村新錄入的集體資產、資源公開信息不全、處置方式空白,請及時跟蹤了解情況……”近日,珙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根據“掌上村財”監管平臺發出的預警信息,向珙縣巡場鎮紀委發送提示函。
像這樣的提示函,是珙縣紀委監委開展提級監督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一個折射。
“農村集體‘三資’關乎群眾利益,加強提級監督,用‘級差’打破熟人壁壘,才能把真管真治、嚴管嚴治的力度傳導到基層。”珙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說,在全縣選取6個“一肩挑”后資源豐富、資金富集、信訪矛盾較突出的重點村(社區)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試點,充分運用“掌上村財”監管平臺的動態管理、實時監督、全程留痕、風險預警等功能,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規范化、信息化、數字化,著力破解家底不清、職責不明、管理無序等問題。

“村集體的賬戶以前和村委會是綁在一起的,‘三資’混淆使用,監管漏洞不少,現在全部清理并納入監管平臺,至少讓村民知道具體情況,矛盾少了,村‘兩委’的公信力高了,工作開展就容易了……”說起村集體“三資”的監管,巡場鎮三合村黨支部書記孫杰可是有一肚子話要說。
村集體經濟的產業有多少,入股分紅怎么算,資產資源分給誰,收益資金用在哪,是當前群眾關注的焦點,直接牽涉群眾切身利益。珙縣紀委監委堅持“一竿子插到底”,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健全完善16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的項目錄入、賬套運行、報賬程序等各項機制,確保村級集體經濟運行公開透明。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報賬支付憑證辦理37704筆,清產核資6032條,公示村級集體經濟詳情1648個、各類票據憑證及圖片32余萬張。
“提級監督和監管平臺推行后,有效杜絕‘三資’管理‘先上車后買票’問題的發生,但白條入賬、坐收坐支等方式違規報銷費用,貪占、挪用、套取集體資金,違規處置、使用集體資產等問題依然值得警惕。”珙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珙縣紀委監委堅持邊監督邊規范,定期會同相關部門圍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開展交叉互查、專項巡察,與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聯合下發《珙縣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在全縣村(社區)配備村級紀檢委員177名,選聘黨風政風監督員205名,村村建立“線下監督哨”,不斷提升監督質效。
“雙線”監督模式運行以來,珙縣紀委監委以“線上+線下”“室組地”聯動等方式,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43件,采取組織措施65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人。
“提級監督不是監督責任的上移,而是推進基層監督的有效聯動。”珙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緊盯小微權力規范運行,落實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以高效監督守好村級集體“家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