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5日電 (沙瑪曉金)位于四川峨邊縣大堡鎮較場村的農祥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溫度適宜、空氣濕潤、光線充足的鴨棚內,一只只體態豐腴的鴨子不時拍打著翅膀,相互打鬧,鴨叫聲清脆悅耳、此起彼伏。

峨邊縣農祥養殖專業合作社總投入1300萬元,采用全封閉式恒溫自動化養殖、標準數字化控制管理,棚內飼料轉化率、肉鴨品質以及生產率大幅提高,旱鴨年出欄量達50萬只,年收益達1700萬元。
“2019年脫貧攻堅期間,我們到大堡鎮較場村投資旱鴨養殖,投資規模四個棚,采取封閉式養殖,解決附近11名人員的就業問題,其中5人是脫貧戶,每人每年的務工收入達到4.6萬元。”峨邊縣農祥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燕軍介紹道。

據了解,大堡鎮較場村、原茶豐村等5個村還整合了產業發展資金和產業周轉基金290萬入股該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紅24萬,確保集體經濟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
旱鴨養殖項目給周邊村民帶來了就業機會和穩定可觀的收入,該專業合作社投產后,每年土地流轉、務工費用支出達45萬元左右。
瑪赫學山、邛莫達沙通過在合作社務工,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脫貧。瑪赫學山表示:“在這里干一個月3000多元,一年4萬多元,離家又近不用出去務工了,家里什么事情都可以照顧到,生活越來越好了。”
“下一步,大堡鎮將持續拼經濟、抓發展,積極動員該合作社帶動群眾代養旱鴨,在助力鄉村振興路上貢獻基地作用。”大堡鎮人大主席劉林甲說。
據了解,該合作社養殖場計劃正在進行二期建設,下一步將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帶領、幫扶周邊的農戶加入養鴨產業中,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促農增收,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