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6日電 15日,在距離成都大運會開幕僅有160多天的全面沖刺時期,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主辦,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協辦的“綠色大運,低碳未來”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行業雙向賦能專場推介會暨成都大運會(碳中和服務類)指定產品贊助商簽約儀式隆重舉行。本次推介會邀約世界500強企業格力集團、在蓉央企中國東方電氣集團以及成都燃氣集團、成都環境集團等本土國企,覆蓋低碳投資、綠色金融、新能源等多個領域約30多家企事業單位相聚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共話綠色大運、布局低碳未來。
今年,成都大運會將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成為展示國家形象、展示青年力量的重要窗口。在面向世界的國際舞臺上,成都大運會將迎來更多關注、帶來更大影響。作為東道主,成都借助這項空前的國際盛事牽手更多的“綠色低碳”合作伙伴,將辦賽與營城融合發展,讓“綠色大運”成為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一張名片。

大運會再添“綠色伙伴”
低碳辦賽注入新動能
成都大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我國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為了落實“成都大運會要著力在綠色低碳環保上出新出彩,全面實行低碳能源、低碳場館、低碳交通、低碳辦公,讓綠色成為大運會的鮮明底色”的相關精神,積極發揮大運會的示范效應,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按照成都大運會辦賽需要,借助市場開發合作渠道,面向社會征集“綠色大運”低碳辦賽的合作伙伴。
活動中,成都大運會攜手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有限公司、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大匯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舉行簽約儀式,作為(碳中和服務類)指定產品贊助商,三家本土企業將為成都大運會提供碳排放計算、平臺運營、交易轉化、碳匯抵消等賽事碳中和全閉環體系服務,成都大運會積極通過市場開發合作渠道,聚合本土企業力量,助力建設“綠色大運”。
為進一步推進低碳辦賽工作,作為成都大運會“綠色伙伴”,成都產業集團將在成都市“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上建設并運營“低碳大運”專區,持續引導公眾積極踐行低碳行為,助力成都大運會實現碳中和目標。四川環交所作將協助編制碳中和總體方案,全程參與碳中和實施過程并提供技術支持,保證大運會碳中和順利實施。成都大匯低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科學計算本屆大運會的碳排放量,獲取碳排放總量并形成相應核算報告,助力本屆大運會舉辦方精準控制碳排放量。
綠色低碳辦賽是成都大運會籌備過程中的重要議題,成都大運會將進一步擴增綠色低碳贊助企業陣容,通過全民參與、節能管理、數據統計、資源利用等方式,為成都大運會提供“綠色通道”。“綠色伙伴”的加入,將把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更有效地貫徹到辦賽過程的方方面面。

雙向賦能低碳與體育產業
共謀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推介會中,成都大運會市場開發(綠色低碳)賦能機會清單(以下簡稱清單)重磅發布,邀約更多綠色低碳“合伙人”,借助“綠色大運”積極布局低碳辦賽和體育產業發展新賽道。清單進一步闡釋“賽事六大價值與機遇”:發掘未來消費的主流市場、提供塑造品牌的世界舞臺、嵌入全球推廣的活動營銷、接通全球傳播的媒體矩陣、提供戰略合作的發展先機、獲得能級提升的產業價值。
在成都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方針下,成都大運會將進一步為綠色低碳企業賦能,并為全球各類機構和品牌提供展示空間、暢通參與渠道,為未來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辦賽營城,以賽興業。成都大運會堅持辦賽和服務人民、促進發展相結合。活動現場,數十家各行各業企業代表暢談低碳經濟、分享綠色案例,以自身企業運營內容結合大運會綠色新經濟機遇,探索綠色低碳辦賽可持續性。推介會的召開,搭建起了綠色低碳政企合作平臺,最大限度拓展綠色新經濟企業贊助占比,借助綠色低碳行業頭部力量,培育本土“鏈主”企業,共同為世界帶來一屆“綠色低碳辦賽”的精彩盛會。
北京冬奧會剛剛迎來辦賽一周年,北京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共同發布的《可持續·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后)》,證明著成都大運會綠色低碳辦賽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也為“綠色伙伴”提供了廣闊的合作市場。在未來,大運紅利將持續惠及民生、與企業共享。
當前,綠色正在成為成都大運會的辦賽底色。在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下,成都大運會將在各方各面帶來一場“注定不同、一定精彩”的國際賽會,并以賽會為契機,邀約更多“大運伙伴”共享賽事紅利,攜手讓綠色低碳成為城市生活新風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