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9日電 今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兵教授近日在成都表示,對于多發性骨髓瘤這類臨床表現復雜且發病率較高的血液腫瘤,提高疾病的全民知曉率及患者的早診率至關重要。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同時與周圍環境刺激、飲食改變有著密切關系的惡性腫瘤。隨著我國醫學水平的進步和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臨床上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因此更需引起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一旦被重視了,它的早期診斷就成為可能。”黃曉兵說。
據介紹,多發性骨髓瘤的癥狀常常會累及靶器官,在臨床上叫做“CRAB”(螃蟹)癥狀,即高鈣血癥、腎功能損傷、貧血及骨病。以骨病為例,當出現骨質損傷、骨質破壞、骨疼痛等癥狀時,有很多病人會去做按摩等康復治療,但是多發性骨髓瘤病變所導致的骨質破壞,往往還存在骨質疏松、溶骨性骨質破壞等情況。由于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臨床表現不具備典型性,出現病變的病人有可能就診于各個科室,就診之路較為曲折,甚至不少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嚴重影響預后效果。
“所以現在多發性骨髓已經引起了各個科室的高度重視,我們專門成立了多發性骨髓瘤的多學科共同專家門診(MDT)。”黃曉兵表示,MDT是診斷、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最合理的模式,通過加強多學科之間的協作,可以在復雜疾病患者首診的時候,把患者轉接至對應科室,這對于改善多發性骨髓初診的誤診、漏診情況及并發癥的治療非常具有推動性作用。
據了解,四川省人民醫院在省內領先開創的MDT診斷模式,由血液科發起,集結心內科、腎內科、呼吸科、檢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科室力量協同診斷,將就診于其他科室的疑似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直接轉接至血液科進行規范診療。
“雖然目前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無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但是要達到真正的慢病化管理目標,從誘導治療到鞏固治療到維持治療,整個過程都需要更為規范。”黃曉兵介紹,在過去,對于患者難以推行規范化治療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用藥經濟負擔比較重,直到近幾年創新治療藥物納入醫保之后,醫院才開始慢慢推行一些規范的治療方案。
“達雷妥尤單抗納入醫保至今,在蓉落地執行已一年有余。我們很欣慰能看到,創新治療方案可及性提升的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顯著提高。”黃曉兵感慨,這一治療方案對于不適合自體干細胞移植的新診斷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特別是老年虛弱或腎功能受損患者來說,在幫助患者實現深層和持久緩解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生存希望。“當然,對于適合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在經有效的誘導治療后選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