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3日電 (楊小紅)秋雨綿綿,在平均海拔1200米的瀘州市敘永縣合樂苗族鄉竹林里,一根根竹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村民們紛紛背上背簍進山挖竹筍,收獲著大自然的饋贈。

在合樂苗族鄉三河社區的竹筍集中收購點,卸筍、計重、結算……不到五分鐘,一筐新鮮的竹筍就變成了筍農手里的百元大鈔。“今年的竹筍品質優、口感好,每天都有很多經銷商在路邊等著收購竹筍,我們現挖現賣,挖一天就能賺幾百塊錢!”合樂苗族鄉四美村苗族同胞陶春喜介紹道。有的農戶還將剝好的竹筍真空包裝,直接郵寄到全國各地的客戶家中,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據了解,合樂苗族鄉依托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竹筍產業,全鄉共種植竹林2823畝,竹筍產量達33萬斤,10月初是收筍高峰期,也將成為合樂苗族鄉農民增收的繁榮期,整個采筍季能為周邊上百農戶帶來超過人均10000元的直接收益。特色竹筍產業增加了群眾就業機會,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