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7日(胡程坤)“彝海結盟”精神的傳承需要身體力行,才能薪火相傳。我不僅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還要團結更多青年教師參與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為宣漢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近日,談及未來的計劃和奮斗目標,達州市宣漢縣廠溪鎮梨子中心校教師果基里姑如是說。

果基里姑,是宣漢縣廠溪鎮梨子中心校教師,也是彝海結盟主人公果基小葉丹的第四代后人。
如今88年過去了,果基里姑在祖輩父輩們的代代相傳中,繼承了“彝海結盟”精神,從大涼山來到大巴山這6年教學崗位上,他始終用青春和汗水澆灌民族團結之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的“彝海結盟”。
廠溪鎮梨子中心校地處山區,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該校實施幼兒學生及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住校食宿托管服務,而果基里姑就是幼兒班的班主任,他每天早上為學生洗漱、梳頭、疊被、穿衣穿鞋;下午放學后對留校住宿幼兒進行課余管理、安排體育活動;晚上送學生回寢室,給學生接熱水、脫衣服、蓋被子等……果基里姑將滿腔熱忱投入工作,悉心關愛每一個孩子,家長們對他贊不絕口。幼兒師幕垚的媽媽說:“果基里姑老師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對待,我們都把他當親人,逢年過節都爭著邀請他到家里做客。”
不僅如此,他還是學校的統戰宣傳員,在廠溪鎮黨委的指導下,經常利用主題班會向學生宣講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同時結合縣委統戰部下發至鄉鎮的統戰工作“月度清單”,在學校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