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織密防控網、治理隱患點……德陽什邡近10年地災零傷亡
2023年11月03日 16:0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3日電 (周鴻)地處龍門山脈的什邡,環境優美,夏日清涼,是消暑納涼的好去處,然而這里也是極端氣候頻發、地質災害隱患點較多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什邡又是如何做到近10年來未出現因地災傷亡事件的發生?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因為一張‘網’。”近日,什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織密防控網絡 實現信息全掌握、反應更快速

  這張“網”到底是怎么織成的?又是如何發揮作用?

  “針對山區地質災害防治,我們建立了‘1461’工作體系。”什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而言,就是成立1個工作專班,建立會商研判、巡查排查、應急救援、信息報送4項工作機制,抓好人員安全、車輛通行、道路安全、地災防范、洪水防范、房屋安全6項重點工作,從而織密1張防控網絡。

  在這張“網”中,鎣華鎮竹溪村9組村民尹邦成作為一名專職監測員,負責竹溪村筒車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守護著附近13戶村民安全。在尹邦成的日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著他的巡查情況。

  10月30日上午,尹邦成和往常一樣來到筒車坡地質災害隱患點查看,然后用手機拍下照片和視頻,再將其傳到工作系統里,以方便其他部門了解情況。

  “這個隱患點還安裝了裂縫位移計和雨量筒,只要隱患點上出現問題,機器能立即將信息傳輸到我們的手機上。”尹邦成說。

  像這樣的儀器,什邡市在梳理的三十處威脅人數較多的地災隱患點,安裝了專業監測設備134臺,實現部、省、市、縣四級互聯互通。

  “我們還與周邊縣(市、區)開展跨區域聯動。通過織就的這張‘網’,實現信息全掌握,什邡各部門就能快速反應。”什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按照“提級響應、見預(雨)就撤、嚴格管控”要求,2023年,什邡市共計主動避讓41000余人次。

  隱患點治理、住戶搬遷217處 隱患點減少到57個

  地災隱患點的大幅減少,是近10年來未出現因地災傷亡事件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近三年來,什邡市投入2300萬元開展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等項目25處,地災隱患點由2020年的217處減少至2023年的57處。

  竹溪村村民張建初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花了2萬多元,就住上了凈面積為90平方米的房子。而之前,張建初住在楊家山,這里地質災害頻發。尤其到了汛期,晚上睡覺都不安心。

  “現在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張建初高興地說,“家里還通上了天然氣和自來水,離場鎮也近,上街方便。”

  據悉,什邡市以政府出資、社會捐助、村民自籌等方式,創新探索“六個一點”籌資方式,極大降低避讓搬遷成本,確保搬遷保障更貼心。其中,竹溪村楊家山滑坡點搬遷安置項目,節省群眾搬遷成本550萬元。

  “演練也是我們的‘必修課’。”什邡市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王恩剛介紹,通過演練,可以完善應急預案。同時,也讓群眾參與其中,一旦遇到,就知道該如何避險。

  據了解,什邡市全年共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15場次,不斷提升預案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群眾應急避險能力。同時,建成市、鎮、企業多層救災物質儲備體系,打造救災物資儲備庫(站、點)6個,儲備更新搶險裝備器材、救災物資15萬件,確保有效救援。(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精品女神AV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无马在线不卡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