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6日電(吳平華 宋林 周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當前正是金秋砂糖橘成熟上市的日子,簡陽市云龍鎮3000畝金秋砂糖橘早已被不少果商“相中”了。

在云龍鎮龍潭村簡陽市坤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金秋砂糖橘采摘點,一串串橘黃的果子將樹枝壓彎了腰,煙雨朦朧中望去,猶如一棵棵掛滿禮物的圣誕樹,靜待果商來將香甜的果實派發到千家萬戶。
簡陽市云龍鎮龍潭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承:龍潭村現有金秋砂糖橘一千五百畝左右,今年總產量三百萬斤,總產值達一千萬元左右。
殊不知這個鄉村美、產業興、村民富的村莊在2016年以前還是一個貧困村。2016年龍潭村脫貧摘帽后,如何防止返貧?如何讓村民持續增收?發展什么產業?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村“兩委”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難題。就在村“兩委”一籌莫展之時,村里迎來了產業發展的轉折點。
脫貧攻堅期間,龍潭村在對口幫扶單位新津區的幫助下,成功引進了成都高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集體經濟+農民合作社”的模式,在村里流轉了500畝土地,示范種植中柑所最新品種金秋砂糖桔。袁波就是當時派駐到村的技術管理員。
袁波勇挑重任,俯身扎根在了龍潭村的土地上,開始帶領村民們建金秋砂糖橘種植園區。因果樹種植全部采用香橙樁頭嫁接技術,因此對嫁接后的果樹管理要求極高,袁波就從最初的栽樹嫁接到后續的修枝施肥,全程提供“保姆式”管培。
村里有了新產業,有了專業技術人員,村民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紛紛到袁波那里學習金秋砂糖橘種植技術,主動加入到金秋砂糖橘產業發展中。
經過幾年的發展,金秋砂糖橘已經成了龍潭村的明星產業,種植面積也由最初的500畝,發展到了1450畝,實現了由“輸血”到“造血”的關鍵轉變。袁波也由技術人員,變成了村里的業主,管理著近400畝金秋砂糖橘集體經濟。他是龍潭村完成蝶變的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簡陽市云龍鎮龍潭村技術管理員袁波: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龍潭村已經有名氣了,要買金秋砂糖橘就知道來龍潭,現在基本上我們每天要接待幾十批次的果商,我們會擇優進行長期合作,并把周邊農戶的果子一起統一銷售出去。
如今,簡陽市云龍鎮一“橘”成名,在龍潭村核心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下,全鎮金秋砂糖橘產業已達3000畝,擴面發展金秋砂糖桔種植大戶8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家庭農場2家,脫貧村及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6個,脫貧戶67戶,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