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4日電 (記者 何浠)記者12月4日從中糧悅活獲悉,由其贊助的首檔大食物觀康養美食文化節目《食養中國》走進四川峨眉山于12月1日在北京衛視播出。該節目將峨眉山絢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獨特的地質地貌完美展現,并以“水”為主線串聯起整期節目。
據了解,《食養中國》由中糧福臨門獨家冠名,節目嘉賓胡海泉、劉婧、陳數、黃譽博組成“食養探源團”前往全國各地采風,探索、了解當地百姓喜愛的食物口味,找尋出對于他們來說重要的食材,共同探索健康美食背后的故事。

在峨眉山,有一塊長形巨石,因其狀似一艘船,而被當地人稱為“石船子”。節目中,胡海泉與其學生黃譽博在這里“登船”,并成功“蹭”上一節別開生動的地質課。石船子上布滿的縫合線和蟲跡,都是地殼運動遺留下的痕跡,見證著峨眉山的歷史變遷。峨眉山這片地區曾經四次變成滄海,又四次變成陸地,整個過程歷經近8億年。到了白堊紀末期,即7500萬年前,由于板塊碰撞才逐漸形成峨眉山的主體。這些地殼運動,使峨眉山成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目前全世界已知的地層系有13種,在峨眉山地區就有10種。
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峨眉山這一“綠色水源寶藏地”。在節目中,他們還了解到,天然礦泉水竟然也是一種礦產資源。若礦泉水中含有硅酸,說明它曾流經花崗巖;如果它富含鍶,那它就曾流經石灰巖。而含鍶的礦泉水飲用后,還有著強壯骨骼、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峨眉山,作為五大“中國優質礦泉水源”之一,曾經滄海孕育出了富含鍶的石灰巖、富含硅酸的花崗巖,為滴滴甘霖賦予了珍貴的礦物價值。
實際上,天然礦泉水的開采,難度非常之高,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更需要長久的維護。而取自峨眉山的悅活礦泉水,每一滴都曾在這些巖石間緩慢而堅定地流動、滲透、磨礪,最終才與大家相見。這是大自然的匠心之作,也是一瓶水帶給大家的浪漫。

“食養探源團”在本期節目中還結識到峨眉武術傳承人王虎。根據王虎用三種不同的水分別泡茶,讓探源團一行直觀地感受到水之于茶的重要性。古人泡茶用水極為講究,茶圣陸羽說泡茶的水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次”,《紅樓夢》妙玉泡茶是用“舊年蠲的雨水”或“收的梅花上的雪”。而在現代,天然礦泉水則是最好的水。它從極深的地下開采而來,經過上千年的過濾、沉淀,最為純凈。
節目中,用悅活峨眉山天然礦泉水泡的茶,茶湯圓潤、順滑、清亮,被愛品茶的陳數贊為“像是打了個坐”。除了純凈,悅活峨眉山天然礦泉水還富含鍶。鍶是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組成成分,能促進鈣的吸收。含鍶的礦泉水有強壯骨骼,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

武術也好,品茶也好,都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更是中華文化的代代相傳。就如同峨眉山上的水,經過不同的巖層,到達地底的深處,又通過新一代人的挖掘,與我們再次相遇。在峨眉山,每一個對這里流連忘返的人一定都有一顆“大隱隱于市”的心,都向往著這種“悅享生活”的人生態度。
此次之外,節目中“食養探源團”通過親身體驗,挖掘最早在峨眉山景區用泉水和最原始的制作工藝來制作豆花的“曹奶奶豆花飯”,還前往峨眉山市民政福利院,拜訪601名平均年齡83.5歲的老人。節目中,“食養探源團”與老人們一同感受臺球桌旁的歡呼、力透紙背的書法和載歌載舞的活力。據悉,探源的目的不僅是找到好食材,也是為了讓中國餐桌更加豐盛,讓中國飯碗更加健康,讓更多的中國人過上更加食養的生活。
本期節目用最樸素的豆花,最尋常的人家,構成了峨眉山最恒久、也最動人的風景。其中最本質的原因,還是那自然本源的水。人類選擇依水而居,人類社會因水而興,水的力量就不僅流入人的體內,也匯入到人的品性中。《食養中國》第六期深入峨眉山最日常的生活,在勞動中、食物中,和山川河海的饋贈中,感受自然的味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