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12月9日電(林瑤)近日,中文核心期刊《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刊發(fā)一項成都市醫(yī)學科研課題《成都愛迪眼庫704例角膜供體資料分析》。課題顯示,以姚曉明、康黔教授領銜的愛迪眼庫團隊,對2014年至2021年愛迪眼庫獲捐角膜供體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7年間角膜捐獻增長了30倍,其中,男性捐獻占總量的70.31%。
愛迪眼庫獲捐角膜占全省一半多
據(jù)論文第一作者康黔介紹,目前,我國至少有200萬人患有單眼或雙眼角膜盲,但由于角膜供體不足,每年完成的角膜移植手術僅8000例左右,角膜供體缺口巨大。2013年,以姚曉明領銜、康黔為主任的愛迪眼庫在蓉成立,試圖為“角膜缺口之困”尋找解決之道。
在2014至2021年的7年間,愛迪眼庫共獲捐704例角膜供體,除受新冠疫情影響的3年外,角膜捐獻數(shù)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角膜供體幾乎全部來自四川省內(nèi),愛迪眼庫獲捐數(shù)量占同期全省捐獻總量的52.56%。

捐獻人群以男性和老齡居多
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在704例角膜供體中,男性495例、女性209例,分別占捐獻總數(shù)的70.31%和29.69%,男性明顯高于女性。供體來源主要為18至60歲人群,自2017年起,眼庫角膜供體年齡在60歲以上者超過40%,這可能與人口平均壽命增加有關。
從職業(yè)分布看,體力勞動者(包含農(nóng)民、工人、退休工人等)捐贈比例較高,達到42.32%,但其占比逐年下降,而腦力勞動者的捐獻比例逐漸增加。腦力勞動者(包含大學教授、醫(yī)生、公務員等)捐獻比例波動較大,占比21.60%,但近年來總體趨勢升高,由2020年的15.84%上升至2021年的35.78%。
ICU和姑息治療單位角膜供體最多
據(jù)介紹,關于對供體死亡原因的統(tǒng)計,前兩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占比35.80%)和心腦血管疾病(占比25.14%)。2017年至2021年角膜供體中,惡性腫瘤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因交通意外或外傷等因素死亡的捐贈者比例則逐年下降。
研究顯示,多年來角膜捐贈的百分比相似,由ICU、姑息治療單位提供的角膜供體最多,這就要求眼庫與醫(yī)療單位和臨終關懷醫(yī)院密切聯(lián)動,以獲得更多潛在捐獻者的相關信息。

僅17.8%患者了解捐獻最佳時機
多項對角膜捐獻意愿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角膜捐獻意愿的人群數(shù)量與實際捐獻角膜的人群數(shù)量之間有很大差距。課題組介紹了三組調查情況:
第一組在對1217例受訪者的問卷顯示,愿意捐獻角膜的人數(shù)為14.4%,認為捐獻角膜損毀身體的為25.7%,在無法了解死者生前有無捐獻愿意時,僅7.1%的受訪者愿意代其親屬完成捐獻。
第二組對544名受訪者的問卷調查中,贊同角膜捐獻者占67%,主要是出于為視力障礙患者提供幫助的同理心;而拒絕角膜捐獻者占33%,其理由是擔心遺體被損毀或被不尊重對待。
第三組對536名眼病患者的問卷調查顯示,關注角膜捐獻和愿意死后捐獻角膜者分別為45人次(8.40%)和321人次(59.90%),獲取角膜捐獻知識的主要渠道來自衛(wèi)生工作者的宣教;在平時關注角膜捐獻的患者中,只有17.8%了解捐獻角膜的最佳時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