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 (張敏 劉興德)入冬以來,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的越冬高山露地蔬菜和各色農特產品,持續不斷地被運出大山;遠在他鄉的游子和外出務工的群眾,相繼順利返回家鄉;趁著冬閑,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紛紛走進美好鄉村賞雪戲雪,享受愜意生活……在朝天區的每一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群,在四通八達的鄉村路網上,通過一輛輛疾馳的小黃車,畫出了相似的幸福軌跡。

“將家人的牽掛記在心間,將田間的四季送進城里,讓城鄉的距離不再遠,讓電商的便捷門到門……金通工程宛如一道美麗的流動風景線,編織著百姓的夢想,承載著致富的希望,不僅勾連起朝天大地上12個鄉鎮139個村(社區)的青山綠水,更聯通了地方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藍圖,帶領大家蹄疾步穩地從美好風景駛向美好生活。”朝天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既是眼下朝天區金通工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全區廣大群眾對金通工程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
近年來,朝天區依托全域旅游資源,按照“以路為媒、以路促游、以路富民”的思路,堅持“路旅融合”“一路一景”,積極推進“交通+旅游”快速融合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富民增收的“旅游金通”道路,并成功創建為天府旅游名縣、四川省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建強“三張網絡”夯實旅游金通基礎
通過無人機航拍鏡頭俯視,朝天交通發展的新畫卷緩緩鋪展開來,一張以國省公路干線為骨架,農村公路為脈絡,干支相連、村村相通的交通網絡如玉練飄舞,如彩虹飛渡,昔日貨滯于途、人阻于道的窘境,早已成為歷史。
朝天區圍繞構建“兩橫五縱三環線”交通網絡主骨架,加快形成以G5京昆高速、108國道和省道410、301為主骨架的連接景區、景點的快進網絡,高標準建成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等精品旅游線路;建成城市休閑綠道4條,旅游專線9條,鄉村旅游示范路300公里,實現“快進漫游”一體化旅游交通服務體系。
同時,建成農村安防設施2460公里,實現了縣、鄉、村道安防設施全覆蓋;改造77輛農村客運車輛兼營物流配送;延伸城區公交線路4條,新開通旅游公交線路6條,投放新能源公交車8輛,公交化改造農村客運車輛16輛,具備條件的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率達100%,實現了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通得好”。
伴隨高效“出行網”的織密,天南海北的游客不斷涌進朝天,朝天區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旅游飯,嘗到了打造旅游金通以及交旅融合發展帶來的甜頭。
“今年夏季,我們游客較往年成倍增長。”李家鎮永樂村村民趙犧平經營的白云農莊,避暑季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30余人,收入突破100萬元。趙犧平說,交通改善還帶動了周邊環境改善,游客也因此蜂擁而至,曾家山農家樂家家“爆滿”,他們村三分之一的村民都搞起了農家樂。
以高效“出行網”為基礎,朝天區還構建起了惠民“物流網”,和便捷“服務網”,打通了交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朝天區投資1100萬元,將朝天汽車客運站升級改造為區級物流分撥中心;新(改)建綜合運輸服務站29個;在139個村(社區)和七盤關工業園建立集農村客運車輛候乘、郵政快遞配送、旅游咨詢、旅游產品和農特產品售賣為一體的村級“金通·郵快驛站”;有力保障了“快遞物流下鄉”與“農特產品進城”。
“我們目前的快遞業務最高峰一天達到600多件,寄出去大多是核桃、木耳、香菇等本地的土特產,收到的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家用電器,應有盡有。”朝天鎮陳家村“燕子超市”負責人楊麗蓉說,自去年該超市成為村級“金通·郵快驛站”后,每天前來寄取件的群眾絡繹不絕。
朝天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實交旅融合文章,朝天區還全面實施了“千燈萬帶”工程,建設公路服務區(驛站)3個、停車場50余個,新建或改造標準化旅游廁所12座,建成“交郵旅”復合型驛站18個,新(改)建旅游公交招呼站17個,鄉村客運招呼站238個,并增加了涵蓋路網結構、景區分布、酒店民宿推薦等內容的全域旅游圖。
錨定“三項目標”打造智慧旅游金通
“劉師傅,我是石燭村一組李應蘭,今天想去廣元買點東西,可以接下我不?”“可以,我現在在村委會,馬上過來,請說下具體位置。”
近日,曾家鎮石燭村群眾李應蘭通過“一鍵約車”去城里購置年貨,還在車上和司機師傅當面約了返程時間。“以前乘車不方便,特別怕出門,但現在有了小黃車,來接去送,方便得很。”李應蘭說。
無論是進城,還是上學、就醫、返鄉,從昔日的風塵仆仆趕車、風里雨里等車、大包小包轉車,到如今的家中預約叫車、門口抬腳上車,朝天群眾出行條件的不斷改善,還得益于朝天區“智慧化交通”新體系的打造。
朝天區借助四川省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臺,實時對客運車輛服務質量進行評估,實現了客運服務一鍵可約、車輛位置一鍵可詢、駕駛員信息一鍵可知等功能;并投資580萬元,建成朝天區交通應急指揮中心,設置交通監控點位76個,整合公安天網400余個,安裝物聯網芯片1000余個;對全區所有客運車輛安裝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并接入省級監控平臺,實現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
“智慧化交通”新體系的成功打造,也為來朝天的廣大游客開啟了“智慧化旅游”新體驗。
近日,60多歲的陜西游客胡明志在曾家山景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景區直通車”不僅順利購買了車票和景區門票,還預約到了自己喜歡的餐飲以及民宿。
據了解,朝天區在景區主要出入口、停車場安裝監控設備,推進交旅協同監管,實現景區景點、郵快驛站、班線等信息查詢透明化,車輛調度和運行監測經常化;全面配套景區購票、充電等自動服務實施,并與攜程等平臺開展旅游產品網上“一站式”服務,為游客提供完備的“吃、住、行、游、購、娛”服務。
同時,朝天區創新“智慧化物流”新模式,在國、省、縣、鄉等重要節點普及自動監測、自動購物和取件等設施;鼓勵企業運用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實時記錄配送車輛位置及狀態信息,實現物流智慧化;利用“郵樂購”等本土特色的技術平臺,滿足出行、旅游、購物等日常需求;并推動物流作業流程、服務流程等系列流程標準化,實現上下游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三流合一與互聯互通。
強化“三大保障”實現金通致富增效
一項民生工程的迅速落地落實,離不開好機制與資金的硬核支撐。
強化政策保障,朝天區高質量編制了《朝天區交通建設“十四五”發展規劃》《朝天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規劃性文件;并研究制定了《朝天區創建省級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工作方案》《朝天區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具體實際操作性文件;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任務清單;吹響了“集眾智、筑同心、建樣板”的攻堅號角。
同時,朝天區組織區交通運輸局等8部門簽訂《區鄉村三級運輸物流服務體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客運與郵政、郵政與各快遞公司簽訂“交郵”“快快”合作協議以及客運與景區簽訂《票務代售協議》等,構建起了“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服務發展新模式。
強化監管制度保障,朝天區出臺了《朝天區農村客運管理辦法》,制定支持交郵、交旅、交商融合發展的優惠政策;建立“金通+”工作相關機制,成立督導工作組每月開展督查;對已實現交旅融合的客運車輛,提高省級農村客運補貼資金分配考核系數;設置服務質量投訴熱線,每月圍繞工作態度等4類15項指標開展考核。
強化工作經費保障,朝天區制定出臺了《促進交旅融合發展扶持獎勵辦法》,每年財政預算安排交旅發展資金不低于3000萬元;繼續對農村客運車輛按照“每輛不低于其保險保費金額的70%”和“每輛不低于5000元”的市、區兩級資金發放補貼;對曾家山生態旅游環線便民公交和城區公交運營、管理實行兜底性補貼,2023年,共落實農村客運補貼資金735.15萬元。
一輛輛致富車、學生車、親情車、健康車……穿越高山密林,縱橫田園沃野,連接詩與遠方,奔向鄉村振興幸福圖景。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朝天區寄遞物流比上一年同期增長26%,朝天核桃、中子月餅、扯篼子花生以及天麻、木耳、香菇等本區農特產品通過“金通工程”+旅游+郵快模式銷售額達317萬元。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1080萬人次、帶動社會就業達3.3萬人,受益人數超10萬,促進旅游地區農民人均增收3500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