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唐倩)為學習宣傳貫徹《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推動“振興川劇和曲藝工程”深入實施,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瑰寶川劇梨園戲影——珍稀川劇藝術檔案文獻展”于11月8日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幕。
作為第六屆川劇節暨四川省第二屆川劇匯演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旨在通過展出珍稀川劇藝術檔案文獻,展示川劇藝術所蘊含的傳統魅力,推動川劇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1982年,中共四川省委發出“振興川劇”號召,并提出“搶救、繼承、改革、發展”的八字方針,吹響了戲曲振興的號角。2024年9月1日,川渝兩省市協同立法《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正式施行,開啟了依法助推川劇事業振興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篇章。
“四川省藝術研究院作為川劇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多年來致力于以保護傳承川劇為己任,在川劇傳習展演、搶救記錄、文獻整理、理論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為川劇事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據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謝竹峰介紹,本次展覽將展出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退休職工余小武拍攝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川劇創作、演出、交流、教育、科研等系列珍貴照片近200幅,院藏各版本川劇劇本和川劇理論著作、期刊雜志等近100冊,川劇黑膠唱片近50張、磁帶200余盤,以及閬中王皮影第七代傳人王彪、王訪制作的11件戲曲皮影和“藝繪川劇”主題美術書法創作活動部分入選優秀作品等。
展覽中設有川劇數字體驗活動區,為廣大觀眾搭建走近川劇、了解川劇的平臺,讓更多人熱愛川劇藝術、參與川劇保護,助力川劇在新時代繁榮發展。

川劇是中國地方戲曲代表性劇種之一,其唱腔形式完備、表演程式豐富、絕技絕活精妙、劇目積累豐厚,是巴蜀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根源性的藝術形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振興川劇40多年來,川劇在搶救繼承、院團發展、劇目創作、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等方面碩果累累,特別是今年四川省與重慶市實施川劇協同立法,為川劇保護傳承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對賡續巴蜀文脈、弘揚川劇藝術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將繼續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川劇檔案文獻,進一步推進川劇檔案文獻的活化利用和數字化轉化,建成四川藝術(川劇)文獻數字服務平臺,建設川劇數字博物館,強化“川劇+”模式,多維度、多層面、多方位呈現立體川劇藝術,在新時代講好川劇故事、傳播川劇聲音。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1月14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