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吳平華 蔣悅歡)近日,一位神色不安的婆婆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醫生像往常一樣,以一貫的開場白詢問老人就診原因,不想卻打開了婆婆的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述起自己那些不為人理解的痛苦經歷。
這位婆婆并非第一次來就診。一年前,她就因無明顯誘因的緊張、害怕、心慌癥狀,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過。住院期間,雖然經過一系列檢查,但并未發現明顯的心臟疾病能夠解釋她的癥狀。因此,結合病史和檢查結果綜合考慮診斷為焦慮障礙,并接受了抗焦慮藥物治療,癥狀得到了基本緩解。
然而,在數月的藥物治療之后,婆婆聽鄰居們說“長期服藥會有藥物依賴”,于是在自覺病情好轉的情況下,她開始逐漸減少服藥頻率,直至完全停藥。停藥初期,病情并未明顯復發,但隨著停藥時間的延長,她再次出現了無明顯原因的緊張、易受驚嚇等癥狀,并伴隨明顯的心臟不適感,嚴重時甚至還有瀕死感。意識到可能是病情復發,她再次來到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
婆婆的這些癥狀,在神經內科、精神專科、急診科并不罕見。臨床上,這種突如其來的“心靈暴風”被稱為驚恐障礙。
那么什么是驚恐障礙呢,大家也許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但你一定或多或少聽說過焦慮障礙,而驚恐障礙被稱為驚恐癥或急性焦慮發作,是一種急性焦慮障礙,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種疾病吧。
驚恐障礙的特征在于其突發性和強烈的恐懼感,伴隨著明顯的軀體癥狀,如心悸、出汗、顫抖、呼吸急促等。這些癥狀在沒有明顯外界威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且持續時間短暫,但足以讓患者感到極度不適和恐懼。
據醫生介紹驚恐障礙的癥狀表現多樣,主要包括:驚恐發作:突發的強烈恐懼感,伴隨著瀕死感或失控感。
驚恐障礙的病因復雜,可能涉及遺傳、神經生物學、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遺傳因素:研究顯示,驚恐障礙在家族中有較高的聚集性,遺傳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神經生物學因素:驚恐障礙可能與大腦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失衡有關,如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亢進等。
心理社會因素:童年期的創傷經歷、生活壓力、應激性生活事件等也可能增加驚恐障礙的發病風險。發作的情境中沒有真正的危險,并不局限在已知或可預料的情境中。
醫生提醒,驚恐障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學會放松:通過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緩解身體的緊張感。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康復,并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
此外,定期復查、復診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驚恐障礙并不如其名字那么讓人驚恐,這是一種可治可控的神經癥,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出現類似癥狀,請及時就醫并尋求專業幫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