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王劍 唐舒琪)干凈整潔的鄉村道路,排列整齊的村居院落,蜿蜒延伸的涓涓溪流……走進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愛清潔講衛生”“環境治理美麗鄉村”等彩繪隨處可見,一陣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如春風化雨般影響著群眾的一言一行。

目前,北川著力以曲山鎮為核心,聯動陳家壩鎮等六個周邊鄉鎮建設鄉村振興先行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本地特點和發展需要,從“小切口”入手,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資源整合,務求“真管用”,不斷增強基層快速反應、精準落實、服務群眾的能力,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曲山鎮唐家山村,手工制茶產業基礎優秀,是鄉村振興重點村。近年來,唐家山村全力推動村集體經濟—振興茶舍及村黨支部活動室建設發展,積極參與曲山“好樣子”公司“云上石椅”品牌建設,打造農旅共興、產服融合的村集體服務新場景。
唐家山村在振興茶社原有700平方米手工茶加工房的基礎上,新建手工茶防腐木質加工房1120平方米,改擴建具備便民服務、活動陣地、餐飲、旅游等功能的茶文化廣場380平方米,預計將于12月竣工。
同時,唐家山村積極自籌資金,在安置點建設打造集黨建陣地、智慧社區、文化娛樂、辦公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黨建活動室,構建總面積超100平方米、線上與線下緊密融合的村民服務體系。

這僅是整個先行區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先行區堅持把基層黨組織作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心骨”“主力軍”,充分發揮先行區鄉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重點打造一批綜合能力強、特色示范效應明顯的行政村作為基層治理的典型示范,形成了一系列基層治理成熟的寶貴經驗。秉持著“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中心村帶周邊村”的思路,先行區各鄉鎮打破區域概念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改變各村“單打獨斗搞治理”的局面,形成跨區聯動、抱團發展態勢,助推先行區基層治理整體能力提升。
在陳家壩鎮,該鎮緊盯基層治理空白點、薄弱點,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整合多方力量組建“18+N”鄉村治理綜合服務隊,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推進基層減負、治理增效、為民服務“全域提升”。在桂溪鎮渭溝村,“家家美”積分制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中……
今年8月,為持續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基層治理能力,先行區建設石椅村、黎山村兩個“頭雁”培育工作室,重點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開展培訓,持續不斷培養基層治理這個“領頭馬”。先行區堅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組織黨員干部常態化開展“訪村情、連民心、優治理、促振興”走訪,深入一線問需于民訪民情、問計于民聽民意、問效于民解民憂,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安全感。
現在的先行區,黨員、干部帶動,村民積極參與,大家勁往一處使,在做好基層治理工作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接下來,先行區還將以此為契機,扎實開展好基層治理各項工作,為推動北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