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黃婆婆在兩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上腹痛,入院檢查后診斷為胃惡性腫瘤。當黃婆婆被確診為胃癌時,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她展現出了不屈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沒有猶豫,沒有退縮,選擇接受專業醫生建議與疾病戰斗。
黃婆婆的腫瘤位于胃竇部,CT提示胃腫瘤較大,胃周多發腫大淋巴結。放在過去,這已屬于無法通過外科治愈的范疇。真得沒辦法治療了?不!經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癌多學科診療MDT團隊會診,考慮其胃竇惡性腫瘤局部進展,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先行新輔助治療,即在術前先開展2-3周期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待腫瘤縮小后再行手術。
新輔助治療2周期后,黃婆婆復查的CT提示胃周多發腫大淋巴結較前縮小。在實現第一階段治療目標后,胃癌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再次會診,確認可以行根治性手術切除。對于手術治療,普外科·胃腸外科團隊建議采取“全腹腔鏡下根治性遠端胃切除術”。最終,手術團隊成功以微創方式將腫瘤“一鍋端”。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令人欣喜——未見任何腫瘤細胞殘留!這意味著,腫瘤已被“清零”。
后續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黃婆婆克服了各種身體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壓力,逐步恢復了體力和生活能力,“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會珍惜每一天,感恩每一份愛。”
對于進展期胃癌患者來說,新輔助治療已經成為提升治愈率的關鍵手段。通過在手術前使用化療或放療縮小腫瘤,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根治性,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最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目前經新輔助治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的比例越來越高。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癌MDT團隊集結了胃腸外科、腫瘤科、消化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的力量,呈現出貫穿術前新輔助/轉化治療以及術后輔助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方式在內的胃癌診療一體化模式,依托各學科優勢綜合發力為患者定制個體化、系統性治療方案,實現患者最大化獲益。團隊常規采用腹腔鏡、達芬奇機器人等微創手術方式,開展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等微創治療,實現創傷小、恢復快的目標。病區以熟練的解剖游離技術、規范程序化手術質控標準使胃小腸腫瘤臨床治療標準化和精準化,極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團隊積極開展各種創新技術及高精端技術,2021年開展自主創新技術“腹腔鏡下雙向縫合式食管空腸overlap吻合術”,可用于腫瘤侵及食管偏高的患者,避免行開胸手術的同時,提高了患者手術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和消化內科合作,對于早期胃癌和胃間質瘤,開展腹腔鏡-胃鏡“雙鏡聯合”胃腫瘤切除術,結合了胃鏡和腹腔鏡雙重微創優勢,減輕患者痛苦的同時,實現了精準治療,提高了腫瘤的治療效果。針對復雜部位的腫瘤,團隊創新開展“lift-and-cut”手術切除方式,達到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器官功能。2022年率先在國內開展腹腔鏡下正中弓狀韌帶松解術,并總結了“四步法”手術經驗,以微創技術緩解“正中弓狀韌帶綜合征”患者病痛,并在業內推廣正中弓狀韌帶綜合征的手術治療方法。團隊榮獲國內胃癌手術視頻大賽,獲得“第三屆大中華胃癌腹腔鏡手術菁英賽·西部賽區二等獎”、“鏡技胃來”手術視頻大賽全國10強。(吳平華 伍映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