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7日電 (胡小燕)自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瀘州市納溪區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堡壘作用和實戰能力,探索搭建“黨建+X”的平臺,以靶向施策、精準宣傳的模式,推動打造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綜合治理新格局。
“黨建+框架”,統籌協同攻難點
以街道黨政干部為包干領導,社區黨總支為“大腦”,32個網格,通過層層“定人、定崗、定責”,充分發揮用好各基層力量,變“單兵突進”為“協同并進”,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基層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推進電動自行車整治工作觸角深入基層“神經末梢”。以居民最關注、反映最強烈的小區電動自行車治理和物業管理難題為突破口,打造由社區黨組織主導,業委會負責,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三方協同、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發揮多方聯動能量,拓寬問題化解渠道,達到1+1+1>3的整治合力。
“黨建+機制”,考核機制嚴落實
聚焦民生所向,發揮“一長二員”、黨員代表等力量,對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情況全面摸底,街道、社區專題研究,針對性開展“一社一方案”個性化治理方案制定。完善網格工作考核、物業公司激勵考核、群防群治以獎代補等舉措,建立網格排查、物業巡查、居民自查常態化電動自行車巡查整改機制,推動建成排查共見、隱患共治、效果共享。同時推動街道、公安派出所、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加大電動自行車查處力度,深入電動車違規充停行為打擊行動,10月共辦理電動自行車處罰委托案件1起。
“黨建+媒介”,多渠宣傳營氛圍
發揮街道、社區領導班子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主動參與消防安全培訓,率先加入“明白人”隊伍,由“明白人”隊伍帶領網格員、平安巡防、微型消防站、“夜巡打更”隊伍、物業服務企業等,圍繞電動自行車充停安全、居民家庭防火“三清三關”、隱患自查能力、逃生自救能力,持續開展敲門入戶、消防知識送教上門活動。10月開展敲門入戶200余戶,宣傳培訓16場,覆蓋800余人,打造帶動一個“小家”,影響社會整個“大家”的宣傳效果,全面增強自防自救和疏散逃生能力。以多路徑、多手段、多載體等方式深化電動自行車安全宣傳,筑牢全民參與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行動“防火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