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30日電 (胡江軍)近日,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期間舉辦了“能源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論壇”,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金上公司)《加強生態保護技術創新,助力打造“綠色金上”》案例入選《能源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案例》。這是繼葉巴灘電站保護魚類棲息地案例入選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中方立場文件后,該公司的環保工作再次亮相國際舞臺。

論壇召開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對外征集了以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新工程實踐,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創新性、可推廣性、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形成《能源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案例》,涵蓋促進碳減排、減少棲息地破壞、促進環境改善、促進生態修復四類項目,從不同角度展現各方推動能源電力綠色轉型、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探索。

金沙江是長江上游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安全屏障,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在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電開發過程中,華電金上公司為減少水電站對干流、支流保留河段的影響,采取多種舉措,最大程度保全魚類“棲息家園”,流域規劃階段保護了三分之一的天然河段,干支流保護的天然河段達到518公里,開創了國內水電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的“金上模式”。

在補償河段魚類資源方面,華電金上公司大力開展生態保護技術研究,高質量推進金沙江上游魚類資源保護,流域電站配套魚類增殖放流站均于截流前投運,其中建成的長江第一級葉巴灘魚類增殖站、西藏最大的蘇洼龍魚類增殖站,與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解決了高寒高海拔“收集保存-馴養繁殖-苗種培育-標記放流”全過程養殖技術難題,在該段區域首次成功實現硬刺松潘裸鯉、軟刺裸裂尻魚的人工增殖放流,目前金上流域電站累計放流約523萬尾。同時華電金上公司在蘇洼龍電站建成長江流域第一套升魚機、集運魚船聯合過魚系統,在中國首次實現雙向過魚與發電同步,有效減緩了大壩對上下游魚類阻隔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