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梓潼:聚焦“三種模式” 打造志愿服務新高地
2024年12月05日 09:2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5日電 (林忠偉)12月2日,梓潼縣自強鎮社工站結合開展“貢獻志愿力量 創造美好生活”主題活動,組織社工人員和志愿者進村入戶,為家庭困難的老人們送去棉絮和被套、床單,為老人們溫暖過冬、安全過冬保駕護航。

志愿者為老人送床單被套。 梓潼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梓潼縣委社會工作部整合機關黨員、社會工作者、行業系統力量和資源,創新工作方法,深化實施“黨建+志愿”“社工+志愿”“行業+志愿”三種模式,奮力打造梓潼志愿服務實踐新高地。

  聚焦“黨建+志愿”引領,推進服務陣地全覆蓋。充分發揮組織動員優勢,發動全縣2146名在職黨員常態化到共建社區及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活動,形成黨建引領下的“縣級志愿服務總隊、16個志愿服務大隊、181個志愿服務隊”三級志愿服務組織構架,“雙報到”黨員按照“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工作機制,定期了解和征集群眾需求。著力打造“‘潼’講明心、‘潼’評勵心、‘潼’幫暖心、‘潼’樂悅心、‘潼’慶聚心”五類志愿服務陣地,將志愿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鏈接全縣198個文明實踐陣地、19個社區志愿服務站、17個社工站,全覆蓋建設三級志愿服務常設陣地,在熱鬧商圈、景區景點、重要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布設12個志愿驛站,加快構筑“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

志愿者看望留守兒童。 梓潼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聚焦“社工+志愿”協同,推進內容供給全方位。以“一老一小”、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群體為重點,積極探索社區工作與志愿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切實構建“社會工作者引領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推動社會工作”的互動格局,全縣200余名社會工作者在實施志愿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堅持組好團隊、用好經驗,帶領志愿者在養老、助殘、法律、衛生健康等領域開展專題活動。堅持“主題月與實踐日”“普惠與特惠”相結合,進一步拓展鎮(鄉)社會工作服務站、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功能,邀請“兩彈一星”精神宣講人、老黨員紅色宣講人和新時代青少年宣講人等,廣泛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黨的故事我來講”“展梓潼形象、講梓潼故事”等宣講志愿服務,讓群眾物質生活更具高品質、精神世界更加豐盈富足。

  聚焦“行業+志愿”融合,推進支撐保障全要素。大力整合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項目,積極探索開展“五社聯動”試點,引進知行、民樂、彩虹等專業社會組織協助社區,成功培育本土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62個。堅持行業領域有所長、志愿服務盡所能,推動公安、文旅、司法、民政、農業、金融等15個行業領域組建專業志愿隊,吸納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和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加入志愿服務隊伍,讓行業領域的專業力量匯聚成服務群眾的“志愿紅”。

  截至目前,梓潼縣共建立鎮(鄉)社工站16個,村(社區)社工室181個。全縣有社工工作人員200余名,志愿者隊伍386支,實名注冊志愿者5.3萬人,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等社區社會組織有62個。“梓潼縣委社工部主動作為,切實加強志愿服務標準化、品牌化、項目化、專業化建設,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奮力打造梓潼志愿服務實踐新高地。”梓潼縣委社工部常務副部長涂小剛說。(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