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8日電 (湯雁 吳平華)近日,“武侯有戲·望江有你”群眾舞臺展演活動,在成都望江樓公園薛濤廣場舉行。

活動中,兩位來自川藝校的川劇表演者表演的變臉,讓現場觀眾齊聲喝彩;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鄧蕊蕊,則以一曲《梅花三弄》,蜀派古琴傳承的韻味表現十足;街舞《炫酷青春》帶來的是青春的活力與激情;活動在舞蹈《燈火里的中國》結束,從百姓視角眺望萬家燈火,展現了燈火里的繁華似錦和安詳寧靜、奮發圖強和生生不息。“讓我們在一飽眼福的同時,感受到了武侯文化的魅力。”現場觀眾王晉華大爺對此十分感慨。

據武侯區望江路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成都正全力推進“三城三都”打造、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其中重要抓手之一就是“音樂之都”建設。為了讓大家充分享受文化建設的成果,切實體會到文化服務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核心承載區域的武侯區望江路街道,在今年7月正式啟動了“武侯有戲·望江有你”年度群眾文化項目。
據了解,該年度群眾文化項目包括“蜀韻傳承”“詩詞望江”“夜伴聽音”等系列活動。同時,圍繞“武侯有戲·望江有你”這一主題,該街道辦同時發起了由下轄5個社區參與的群眾藝術聯賽,由社區組織初賽并篩選出最終10個優秀群眾節目,在群眾藝術聯賽決賽中一拼“高下”。
“比賽不是目的”該負責人表示,關鍵是在這一過程中,發掘和培養了一批社區文化骨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以此形成我們共同的文化價值共識,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普通市民,讓更多文化沁潤市民的日常生活。“下一步,我們將加速推進品牌的塑造,打造出符合望江路街辦獨特氣質的文化品牌。”
“武侯有戲·望江有你”年度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了解,還有助于促進社區的凝聚力和發展。四川音樂學院李雪梅教授對此認為,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于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于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武侯有戲·望江有你’這種年度群眾文化活動,對于促進社區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并以此來形成自身凝聚力,促進社區發展,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