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4日電 近日,全國總工會公布2024年“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名單,成都市龍泉驛區東安街道書房社區職工驛站榜上有名。該驛站自2023年建成以來,通過“黨工共建+多元服務”模式,累計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超1.2萬人次,用“小而精”的職工服務釋放出“大而暖”的社會能量。
書房社區職工驛站毗鄰東安湖商圈,輻射新城吾悅廣場、龍湖東安天街等商業綜合體,周邊聚集2000余家商戶企業,服務對象涵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10余類群體。
自2023年啟用以來驛站不斷完善優化,從基礎休息區“變身”為配備微波爐、冰箱、飲水機、醫藥包、共享WIFI、母嬰關愛室等設施的綜合性港灣,是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環衛工人等最熟悉的“充電站”,日均接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戶外勞動者等超150人次。“以前送餐間隙只能在樹蔭下湊合,現在驛站有空調、熱水,還能免費充電。”美團騎手李師傅提到。
2024年,東安街道總工會、書房社區工會了解到外賣騎手商圈停車難、商管與騎手易產生矛盾等問題,積極協調召開交流座談會,通過增設專屬停車位、增加指示牌等,徹底解決商圈周邊停車難問題。
“我們通過‘三課工作法’將黨建、工建與職工服務深度融合。”據書房社區職工驛站負責人介紹,通過開設“政策宣講課”“技能提升課”“心理疏導課”等,滿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切實需求,2024年累計開展活動27場,覆蓋勞動者4600余人次。
同時,驛站聯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每日義診,為職工群眾提供健康監測。引入心理機構開展減壓課程,惠及職工群眾300余人次。聯合律師事務所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年調解勞動糾紛案件12件。值得關注的是,驛站創新“微心愿”計劃,通過線上線下收集職工群眾需求,定制化開展職工子女托管、“四季送”、濃情臘八、情暖元宵、技能培訓沙龍等暖心服務,累計實現職工“心愿”200余個。
東安街道書房社區驛站的成功經驗為全區工會職工驛站提供了可復制的“書房模式”。通過整合商管、物業、企業等12家單位資源,積極構建完善“15分鐘服務圈”。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群體工作時間“碎片化”特點,推出“錯峰服務”“線上預約”等靈活形式,滿足不同職工群體現實需求。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服務對象”變身“治理伙伴”,通過社區職工驛站收集民情,讓電動車成為城市治理的“流動哨”。
“我們將重點推進‘技能加油站’‘數字服務平臺’‘積分制激勵’三大工程,不斷提供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驛站負責人表示,2025年驛站還將聯合職業院校圍繞網約配送、直播電商等新業態開展培訓,通過智能化平臺實現服務預約、需求反饋精準對接,并探索對參與公益服務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給予生活補貼、商戶優惠等。
如今,書房社區職工驛站已儼然成為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這個總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空間,正以持續升級的服務,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切實感受到城市發展的溫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