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6日電 “正想忙過這幾天去城里把結婚證補辦了,聽說民政局的同志要到橋灣鎮上擺攤,我們離這近,所以就趁著趕場天過來看看,沒想到10分鐘不到就辦好了。”25日,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梯鎮村民李金高興地說。

25日,達川區“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務巡回服務來到鄰近石梯鎮的橋灣鎮,現場為他們補辦了證件。
“這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啊。”李金感慨不已。
今年72歲的村民黎家生頗有同感。他常年患有風濕病,最近幾天腿部特別疼痛,孩子們又在外務工,正愁沒人送他去醫院,“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就到了橋灣鎮趕場擺攤,團隊中的達川區中醫院內三科護士長朱紅尤其擅長風濕病的理療,現場為他進行了診治。
“共享方舟就是好,我們老百姓需要啥服務,它就送啥來。”今年54歲的橋灣社區村民劉曉芳豎起了大拇指。
“瞌睡來了送枕頭?沒有這樣的巧合。這是事前摸排需求之后的精準服務。”一直關注“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務巡回服務的達川區政協委員劉佳說。
據了解,“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務巡回服務是達川區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進程中的一項新舉措。
今年以來,該區聚焦鄉村公共服務資源不均等、供給碎片化等問題,創新實施“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動,充分吸納黨校、衛健、農業農村、行政審批等部門一線服務團隊黨員70余人,以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志愿者黨員20余人,分類成立10支“黨員先鋒服務隊”,每逢鄉鎮趕集日下鄉趕場擺攤,把政務服務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服務。
據介紹,“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動推行“鄉村治理合伙人”模式,發動區級部門把脈群眾需求、細化資源清單,開發制定巡回體檢問診、流動黨校進基層、殘疾鑒定及證件辦理、農機惠民展銷等54項服務項目,統籌納入“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動項目庫,堅持以節儉、實用、高效為原則,充分整合農業直通車、科普大篷車和區人民醫院“流動體檢車”等專用車輛資源,組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動車隊,實行統一標識、統一調度,為集中巡回服務活動提供堅實保障。
“這項行動的一個特點是變粗效管理為精準下沉。”達川區委組織部干部楊揚介紹說,該區按照一鄉一策、全面覆蓋原則,通過入戶問卷調查、多方座談研討、問詢群眾感受等方式,加強“事前摸排需求、事中收集意見、事后聽取反饋”全過程對接,結合群眾需求調整優化服務項目,積極構建差異化、精準化服務場景。
“打破以往傳統單一的服務模式,重點聚焦春耕、秋收、春節等時令節氣,動態組織農業農村、宣傳等部門,針對性下沉開展農技指導、農機展銷、農事生產等特色志愿服務,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田地間和家門口。”楊揚介紹說。
在橋灣鎮黨委書記謝江看來,“宜美融治·共享方舟”不僅僅為群眾辦了實事,也為鄉鎮減輕了負擔。“以前各個部門都有送服務下鄉的任務,今天這個部門來,明天那個部門來,服務實效并不高,還讓我們基層干部疲于接待。現在大家都集中在同一天下鄉送服務,群眾可以按需點單,我們鄉鎮干部也從顧不暇接的接待中解放出來,有了更多時間去干好本職工作。”
達川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書記文軍認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大大節省了三公開支。“數據顯示,今年春季用于下鄉的公車費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
“工作更務實了,服務更有效了,開支更減少了,群眾更滿意了。”中共達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唐勇剛用四個“更”字評價“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動帶來的改變。
據了解,“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活動啟動以來,已走進達川區石橋、百節、萬家、趙固、管村、橋灣6個鄉鎮,一線宣講黨的政策理論13場次,免費體檢接診3400余人,辦(受)理政務服務事項182件,義剪(理發)義拍(拍照)929人次,銷售“達川造”農機292臺,開展田間農技培訓360余人次,收集解決群眾問題訴求146條,助銷農產品11.2萬元,累計服務群眾近2.4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