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亮出又一“國家級名片”成功捧回“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獎牌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日訊(記者 戴璐嶺)4月1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培訓班上,成都市政府副市長劉旭光代表成都成功捧回了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獎牌,并在授牌儀式后就成都市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工作經驗作交流發言。成都市驕傲亮出又一“國家級名片”,文旅消費示范帶動效應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凸顯。
自開展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工作以來,成都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激發居民消費活力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戰略,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從供需兩端發力,改革創新、先行先試,逐漸形成了“以‘三城三都’為引導,以滿足游客和市民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導向,以發展夜間經濟、周末經濟和新經濟為引擎,以舉辦多極多點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動為支撐,以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豐富高品質文旅產品為核心”的成都文旅消費新模式。
2020年,成都市文創產業增加值達1805.9億元,GDP占比突破10%;接待游客2.0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005.18億元;音樂產業產值達501.71億元。2020年12月29日,成都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授予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如今,成都正式獲得授牌。
成都的文旅消費“成績單”遠不止于此。
成都堅持蜀都味、國際范共融,不斷增強城市價值認同。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遠景,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八大消費場景;以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為引領,將“三城三都”作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時代表達,全面提升城市文旅溝通力和全球傳播力;以打造文旅(運動)產業生態圈為目標,初步形成“1圈2板塊6維14域15區”的全域統籌、錯位協同發展格局;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為抓手,努力建成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桿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成都堅持高端化、大眾化并存,不斷豐富優質產品供給。推出《伎樂·24》《王者榮耀》等優秀作品及現象級文創IP,發布百余條精品旅游線路,基本建立特色產品體系;近年獲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9個,形成非遺節、金鐘獎、創意設計周等城市品牌,逐步形成核心品牌體系;成都城市音樂廳等“十大文化設施新地標”初具規模,成都融創文旅城等“百個文旅融合新項目”局面基本形成,日益完善城市標識體系;打造“新旅游·潮成都”主題旅游目的地180個,南岸美村等A級林盤景區75個,持續豐富“潮成都”消費場景體系。
成都堅持快節奏、慢生活兼具,不斷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打造10類共100個夜間經濟示范點位,推出玉林路等夜間生活美學沉浸式體驗地,夜間經濟活力持續迸發,被評為“2020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第三名,2020年國慶期間位列“全國十大夜游城市”第一;打造依田桃源等假日周邊旅游體驗地,假日經濟效益大幅增強,2020年國慶期間位居全國假期人氣榜排名第二位,假期年輕游客最關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第一位;營造12類周末消費新場景,推出7條優惠措施,周末經濟潛能充分發揮,每年開展各類周末經濟活動達1000余場次;培育“云看展”“云演藝”等文旅“云消費”新業態,數字經濟動力加快激發,2020年開展各類線上文旅活動1.8萬場,點擊量達2388萬余次。
成都堅持高品質、精服務結合,不斷優化文旅消費環境。建成文創園區面積超過880萬平方米、文創街區178個、文創空間1000余個,各類旅游住宿設施、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推行區域交通公交化和城市旅游觀光巴士、景區直通車服務,實現與全國259個地級以上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全市重點旅游景區“點對點”直達;建成“掌游成都”APP和成都文旅大數據中心,創新發行“金熊貓卡”,開發全國首個文化惠民消費線上支付平臺—“文創成都”APP,建立“蓉城系”“成都系”“天府系”“街頭系”惠民展演品牌。
下一步,成都市將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創建成果,主動適應新變化、融入“雙循環”,大力實施文旅消費供給創新、感知提升、方式引導、環境營造“四大行動”,為“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持續貢獻文旅力量。
(圖片由成都市文廣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