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成都市蒲江縣獲悉,蒲江牽頭編制了成都市首個縣級《碳中和綠色生活方式專項規劃》,并創新配套推出《綠色生活方式指南》和微信小程序,同時推出“蒲江綠色生活合伙人計劃”。

規劃從普通民眾視角著手,圍繞居民1天24小時生活行為軌跡真實情況,突出最易產生碳排放的生活情景,重點營造綠色居家、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鄉村五大生活場景,通過引導居民參與低碳綠色生活行為選擇,達到降低能耗、減少浪費、生態轉化等目的,進而降低碳排放。
規劃同步對宣教活動、全流程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鄉村農業綠色生態防控、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碳足跡碳積分體系建設、綠色創評活動、綠色低碳生活規則體系建立等8個方面的工作進行了部署,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提供工作支持、健全各類機制等,更好地促進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改變,回應居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為利于后期實施和便于居民參與,規劃從內容、形式上給予大膽探索創新,形成“規劃+指南+小程序”系列成果,包括一本傳統意義上的規劃文本《蒲江縣碳中和綠色生活方式專項規劃》、一本圖文并茂的口袋書《蒲江縣綠色生活方式指南》以及對應的微信小程序。指南以數據化、形象化、可視化的方式讓居民可感可及,易于了解和參與;微信小程序是指南的線上表達,也為后續綠色低碳生活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搭建提供了載體。
與此同時,蒲江推出了“綠色生活合伙人計劃”,圍繞綠色低碳,倡導個人、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致力于綠色低碳生活的個人或組織,通過“綠色生活方式指南”微信小程序注冊成為綠色生活合伙人,并建立綠色生活資源需求供給清單,持續開展各類綠色低碳活動。該縣鐵牛村“幸福雞社”設計師吳大盛便是“綠色生活合伙人”之一,他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在鐵牛村打造的“幸福雞社”,結合丑橘生態果園,開展生態雞養殖,果園為雞提供活動場所,雞為果樹翻地、肥土、除草、吃蟲,實現種養一體化。雞棚采用太陽能發電照明,利用我們自主研發的水循環系統對雨水進行循環凈化,供雞飲用和灌溉果樹,實現資源減量;我們在雞棚里鋪設的原木鋸末墊料可以吸收水分,減少雞糞氣味散發;同時將雞糞進行微生物發酵,產生的肥料既可為果樹提供營養,又可修復土壤,實現廢棄資源的再循環利用;我們在果園內種植鼠茂草、三葉草等綠肥,減少雜草生長,增加土壤固氮能力,替代傳統的化肥,實現生態種植。

下一步,蒲江縣還將在縣域城區打造垃圾分類“碳中和”小屋,通過數據量化,營造市民可參與可體驗的“互聯網+”垃圾分類新場景。居民通過掃碼參與垃圾分類,獲得現金獎勵、碳積分等,并得到相應的碳減排數據,讓個人綠色低碳行為可量化、可感知。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楊春梅 蒲江縣委社治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