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四川省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印發。《方案》顯示,四川省將在全省37個縣(市)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其中成都市金堂縣、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成功入選,金堂縣更是成為本次試點名單中5個國家示范之一、唯一的大城市周邊縣城國家示范。
按照《方案》,此次全省試點目標在于通過分類試點,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更好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到2025年,試點縣(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縣城建設典型經驗。
那么,成都市的四地各有什么特色?此次入選示范名單,將怎樣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近日,記者對四地發改部門進行了采訪。
成都四地因何入選?
據悉,此次試點分為大城市周邊縣城、專業功能縣城、農產品主產區縣城、重點生態功能區4大類,其中金堂縣和崇州市屬于大城市周邊縣城,彭州和邛崍屬于專業功能縣城范疇。
金堂縣是成渝城市群、成都都市圈發展的重要節點,由于具備承載大工業和疏解成都中心城區功能的良好條件,將是成都未來產業和人口的重要承載地,這也是此次入選“國家級”大城市周邊縣城示范的重要條件。“近年來,我們持續構建‘產業新城+縣城+中心鎮’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格局,已累計帶動補短板強弱項投資150億元。”金堂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用好用足用活全國新型城鎮化試點政策,改善縣城功能品質,開辟城市新境界,引領未來新發展。
同時入選示范名單的彭州、崇州、邛崍三市,也有著各自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特色重點。彭州市重點突出“以人為核心、以質量為關鍵”的新型城鎮化,地區生產總值五年跨越三個百億級臺階,達638.9億元,總量持續領跑成都郊區新城,成功晉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崇州市在全省率先以片區為單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加快推動塑造“天府糧倉”核心功能、做強“消費電子、智能家居、古鎮旅游”特色功能、做優“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基本功能,城市宜居品質和綜合承載力持續提升;邛崍市則是川藏南線的黃金節點,也是成都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關鍵樞紐,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種業、綠色食品、優質白酒等主導產業的加快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口進一步集聚,將顯著增強城鎮化發展動力。
試點將帶來什么?
雖然都是試點,可方向各有不同。其中大城市周邊縣城試點縣將側重推進與中心城市交通設施互聯互通、主導產業鏈式配套、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圈、優質生活圈、交通通勤圈,更好承接優勢產業轉移和人口遷移。專業功能縣城試點縣側重推動產業專業化、集群式發展,加強產業平臺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力爭在細分行業打造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知名度的縣域品牌。
據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市正在加快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力爭到2025年,先進制造業產值達1500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300億元、都市現代農業產值達100億元,帶動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鎮化率達60%以上,發展成為優勢特色明顯、主導產業突出的專業功能縣城。
同屬專業功能示范名單的邛崍市也提出了打造“產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努力構建“圈鏈強韌、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其中邛酒規模力爭成為成都第一、進入全省前三,帶動全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明顯提升,同時不斷提高綜合承載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奮力建成成都西部區域中心。
瞄準“大城市周邊縣城示范”的定位,崇州市的縣城新型城鎮化系列政策措施也正在加快制定中,將謀劃落地一批融入成都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項目,力爭到2025年基本形成融入超大城市一體化發展態勢,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城鄉人居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提升,初步建成“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智慧韌性”的郊區新城。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