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成都全面深化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正式啟動。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今年,成都市成為全國首批城市體檢機制試點城市和連續四年樣本城市。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今年的成都城市體檢如何開展?指標有何變化?試點包含哪些區域?
聚焦六個工作重點
高質量完成試點工作
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作為10個開展深化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城市之一,將明確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把城市體檢作為成都市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提升現代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
該負責人表示,成都將圍繞幾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一是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市、區、街道、社區”聯動的城市體檢工作機制。二是明確體檢范圍,試點工作將在5個中心城區及9個建成區開展,除市本級外,14個區同步開展此次深化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工作,總共將完成2個完整街道和28個社區的試點工作。三是開展住房、小區(社區)維度城市體檢。四是開展街區維度城市體檢。五是開展城區(城市)維度城市體檢。六是強化城市體檢成果應用,編制城市體檢工作報告,包含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體檢結果、風險隱患通知書、城市更新工作安排等。
結合城市發展階段和特色
構建“61+16”特色指標體系
城市體檢對于城市建設管理、推動城市更新有著重要作用。對于成都而言,從2019年開始,成都城市體檢便在住建部基礎指標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階段和特色,逐年增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數量”“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城市剩余空間‘金角銀邊’更新利用數量”“在中心城區觀看到雪山的天數”等40余項特色指標。
結合深化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任務,下一步,成都將通過構建特色體檢指標體系,以住房城鄉建設部的61項指標為基礎,結合成都實際新增16項特色指標,構建“61+16”特色指標體系。成都還將確定指標采集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各單位數字化平臺作用,實現體檢數據快速、準確、動態地收集監測;全方位開展社會調查,了解城市真實建設情況;加強基層專業技術指導,推動體檢工作做深做實;運用好各項民生大數據,支撐各維度指標數據的采集及分析。
2個街道和28個社區參加試點
同步開展多維度城市體檢
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堅持將城市體檢與城市發展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從住房開始,到小區、社區、街區、城區開展城市體檢,查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影響城市競爭力、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有針對性地實施更新改造。
據了解,試點工作將在5個中心城區及9個建成區開展,除市本級外,14個區同步開展此次深化城市體檢工作制度機制試點工作。同步開展住房、小區(社區)維度城市體檢,街區維度城市體檢,城區(城市)維度城市體檢。成都市住建局經對中心城區14個區報送的試點街道和社區情況進行梳理研究,確定了2個試點街道和28個試點社區。
2個試點街道:高新區肖家河街道、武侯區玉林街道。
28個試點社區:天府新區:正大街社區、廣都社區;高新區:新北社區、和平社區;錦江區:東怡社區、福字街社區;青羊區:西華門社區、芳鄰路社區;金牛區:花牌坊社區、馬家花園社區;武侯區:玉林東路社區、玉林北路社區;成華區:新華社區、新鴻社區;龍泉驛區:驛都路社區、聚和社區;青白江區:怡湖社區、清江路社區;新都區:桂東社區、板橋社區;溫江區:南街社區、東街社區;雙流區:花月街社區、蓮花社區;郫都區:雙柏社區、蜀都新邨社區;新津區:南江社區、疇江社區。(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