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下旬,成都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發布——5.8%的增長背后,還有許多數據表現亮眼: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比全國高2.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引進德賽西威中西部制造及研發總部項目等先進制造業項目157個,總投資2740.92億元。如果說上半年工業經濟回升,為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提供強勁支撐,那么上半年制造業招商引智的縱深推進,亦為下半年的經濟運行乃至更長時期的拼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成都的強市之基。當前,成都正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市建設,系統重構產業體系新的“四梁八柱”、整體重塑城市競爭新的比較優勢,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從產業與經濟、城市關系的角度,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驅動經濟穩增長、城市提能級的邏輯起點,看上半年的主要指標、亮點數據和經濟運行,或許能讓我們在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時增加信心和暖意。
高技術制造業提速發展
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等增長較快,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更以20.8%的增速領跑。智能電視、城市軌道車輛等新興產品呈現超高速增長,智能電視產量的增長達到234.0%。
“從數據可以看出,成都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逐步增長,并且表現出傳統產業向科技驅動轉型的明顯特征。”世邦魏理仕西南區董事總經理謝凌說,這種非常強的結構轉型的特征,得益于成都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及建圈強鏈的生態,這種生態圈的建設、產業鏈的完整,增強了產業集群發展的能力,科技創新驅動的活力。
近年來,成都市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加快打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個萬億級優勢產業,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10個以上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成為首個萬億級產業,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納入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城市等國家級授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產業是很重要的城市發展動力。”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營商環境研究所所長董亮說,今年上半年成都將產業生態圈調整為8個,主攻28條重點產業鏈,其實就表明我們整個產業結構是保持一個動態更新、優化完善和如何細分的演變過程。此外,成都在前不久還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28條,也體現了成都今年專門把科技創新作為重點在推,加速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先進制造業項目加速落地
為工業經濟回升提供強勁支撐
“去年12月,我們和金牛區政府初步接洽,沒想到預計一年時間落地的項目半年就完成了簽約,預計今年10月開工建設,進度超出預期。“來自廣東的東莞市愛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紅雷說,促使他們從廣東來成都布局高端電容器研發和制造基地項目,是成都招商團隊高效服務和成都不斷躍升的開放水平、豐富的人才資源,借助中歐班列,產品可快捷地銷往全球市場。
6月27日全市制造業招商引智“百日攻堅”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包括愛倫電子超級電容與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西部總部項目等27個重大項目和頂尖人才團隊落地,投資總額868億元,涵蓋集成電路、新能源、智能終端等13個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大約3個月前,2023成都首場招商引智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共簽約重大項目和頂尖人才團隊33個,投資總額達1042.3億元。其中仍以先進制造業項目居多,20個、投資額788.5億元,持續助力成都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這些重大項目的落地,都是在宏觀環境不太好和經濟承壓運行的時候做出的投資行為,我們認為這些投資行為的促成和項目的布局,得益于成都的戰略地位、產業發展和城市氣質。”謝凌說,這些綜合的因素吸引資金往這里流動、人才往這里集聚、事業往這里落戶,實現了城市、產業、人才的完整閉環和良性發展。“一大批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落地,將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蓉落戶,助力產業鏈建圈強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成都市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成都市全力開展產業建圈強鏈、制造業招商引智“百日攻堅”行動,聚焦制造業發展重點領域,面向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同時加強行業指導支持、加大服務保障力度,加快推進項目簽約、落地建設和投產見效,持續鞏固制造業發展優勢。下一步,還將全力以赴拼招商、拼項目、拼投資,力爭引聚一批標志性、龍頭型、高質量重大項目,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注入強勁動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