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獲悉,截至目前,“科創貸”已經實現累計放款9748筆(3247家),放款金額300.92億元,其中2023年實現放款近60億元,同比增長4.24%。
作為由成都市科技局聯合銀行機構共同開發的純信用產品,“科創貸”在解決“高科技、高風險、輕資產、無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科創貸”累計培育主板、港交所、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企業30余家,總支持金額超5億元。
全國首創科技金融貸款產品
“企業在我們這里填報信息并完成注冊,企業的畫像信息得以生成,隨后便可以申報支持項目。”成都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張弛說道。記者了解到,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無抵押物、無擔保等特點,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常規貸款支持。針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遇到的難題,成都在全國首創了以“科創貸”“人才貸”“成果貸”為代表的一攬子科技金融貸款產品。
這些科技金融貸款產品如何能夠精準破題?成都新基因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亓宇深知這個問題的答案。去年6月,公司面臨著人力成本增加、設備亟須更新所帶來的資金難題。就在捉襟見肘之際,亓宇想起了成都“科創通”平臺的科技金融貸款服務。“自6月14日線上申報‘人才貸’,6月27日,無需抵押物的400萬元貸款資金便打到了公司賬上。”亓宇感嘆道,“真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我們運用財政風險補償資金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發了科技金融信用貸款產品,通過發揮財政科技資金放大作用,幫助更多科技企業獲得信用貸款支持。”張弛告訴記者。
創新多元化信貸融資模式
在傳統貸款模式下,面對“輕資產、重智產”“無抵押、無擔保”的科技型企業,銀行則是想貸而不敢貸。“科技型企業大部分是輕資產,沒有提供實物資產作為抵押擔保,導致融資存在較高的門檻和要求。”成都銀行中小企業部產品研發科經理徐蘇新直言道。
那么金融該如何給創新主體助力?唯有創新。“‘科創貸’引入市區兩級政府、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與銀行共同設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并確立差異化風險分擔比例,建立了‘銀行+政府’‘銀行+政府+保險’等多元化信貸融資模式,實現多元化風險緩釋模式。”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既幫助科技型企業利用股權、信用、知識產權獲得銀行貸款,也對銀行機構向科技型企業發放“科創貸”后發生的損失進行風險補償,解決銀行后顧之憂。
“科創貸運用政府專項資金作為風險兜底,幫助銀行和擔保機構緩釋了一定程度的貸款損失風險。這一舉措降低了客戶的貸款門檻,還大幅下調了客戶的綜合融資成本,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和科技型企業的歡迎。”徐蘇新說。
科技金融力量正在進一步助力在蓉科技創新型企業釋放創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截至目前,“人才貸”累計支持成都市“蓉漂”人才、天府英才等各類型的人才(企業)金額達8.85億元;“研發貸”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18.43億元的研發資金支持;“成果貸”支持電子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科技領域的成果轉化實現放款63.17億元。(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