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
十年來,“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共識,從愿景成為現實,倡議內涵的不斷豐富完善,合作平臺的日益壘厚夯實,建設項目在多國的落地開花,文明互鑒似潮水的澎湃不息。從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成都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高質量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建設國內大循環戰略腹地和歐亞大陸外循環核心鏈接點。
成都,作為我國南向西向開放門戶,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戰略機遇。十年回眸,開放的成都動能澎湃!
聚力“空中+陸上”絲綢之路,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
9月底的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堆疊成山,卡車長龍進進出出,“鋼鐵駝隊”在陣陣鳴笛聲中呼嘯而過。搶著“金九銀十”的機遇,這條貫通歐亞、輻射全球的國際貿易運輸大動脈在澎湃跳動。
自2013年開行以來,成都國際班列通達100多個境外城市,輻射歐洲、中亞、日韓、東南亞、北美及北非等地區,鏈接30多個國內城市。2021年,成渝兩地實現中歐班列品牌統一,共同使用“中歐班列(成渝)”的名稱,這標志著兩地在中歐班列建設上的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依托中歐班列運輸優勢和品牌效應,成渝地區電子、機械、汽車及配件、智能終端、醫療藥品及器械、食品飲料、衣服鞋帽等超萬種產品走出國門,為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提供有力支撐。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成渝)已累計開行超2.2萬列,占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30%,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開行最均衡、運輸貨值最高、貨源結構最優的中歐班列,其中,成渝兩地進出口整車規模均已突破5萬臺大關。今年1~8月,成渝共同運行的中歐班列(成渝)開行3819列、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成都開行1967列、同比增長超過40%。
陸上班列奔馳,空中航線縱橫。
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成都的兩座國際機場迎來出行高峰。近年來,成都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全面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兩座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目前,成都已形成覆蓋全球48個重要航空樞紐城市、經濟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務航線,覆蓋法蘭克福等14個全球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國際全貨運航線和30條服務對外交往、國際消費的優質文旅航線,國際航線從2012年的30多條增長至130多條。
今年1~8月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881.7萬人次、同比增長31%,貨郵吞吐量47萬噸、較2019年同期增長11.2%。
依托通道優勢,成都全面嵌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塑造產業優勢。隨著“一市兩場”的協同推進,成都的臨空經濟在蓬勃發展。順豐航空中國西部轉運中心、空客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中心項目、中國商飛大飛機示范產業園等航空項目加速落地。而圍繞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引進順豐、香港玉湖、TCL等適歐適鐵重大項目近200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做強對外開放新前沿
“真的太方便了,以前開立外幣賬戶要填很多申請單,現在只需要一個賬戶資料就辦好了。”成都市永力創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經理王雙梅高興地發現,公司主要代理、經銷國內國際一線半導體廠家集成電路產品,日常資金結算有美元等外幣需求,這次來開立結算賬戶,沒想到只需要一個賬號,填一次申請書就能實現多個外幣幣種結算,公司后續再增加其他外幣幣種,手續也十分便捷。近年來,成都試點本外幣合一賬戶政策,永力創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首批受益企業。
四川自貿試驗區從2017年掛牌運行到現在,以不足全省四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十分之一的新設企業,正在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增長極。其中,成都片區深耕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對標高水平經貿規則,在制定出臺成都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及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探索形成570余個改革實踐案例,其中13項制度創新成果被國家層面采納面向全國復制推廣,連續3年在“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排名中位列中西部首位,新增企業、注冊資本數連續2年在全國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排名第1,全國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排名第4。
“成都正在從內陸開放高地邁向全國開放的前沿,從區域門戶躍升為國際門戶,從國家中心城市進階國際大都市。”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四川省法學會“一帶一路”法治研究會秘書長王軍杰認為,“引進來”(自貿試驗區戰略)和“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為了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建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兩大戰略性舉措,也是我國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兩個向度。成都片區高標準完成國家賦予的試驗任務,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要求,改革沖鋒在前,各項改革試驗成效走在全國前列。
自2021年7月成都自貿試驗區首創的“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改革”以來,適用商品從單一類別擴大到多種類別,適用對象從單箱試點擴大到整列應用,適用線路從蒂爾堡、羅茲擴展至中歐班列全線,實現了班列國內段運費不計入貨物完稅價格,為穩外資穩外貿發揮積極作用。該改革經驗成功入選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獲海關總署在全國復制推廣,也被業界認為是自貿試驗區從“試驗田”變“高產田”的成都力量。
深化雙向經貿往來,提升開放型經濟質效
6月13日,土耳其駐成都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領區范圍包括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和云南省,這是土耳其在中國內地設立的第三家領事機構。
“目前中國是土耳其在世界上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土耳其駐成都總領事館是土耳其在中國中西部地區設立的第一個領館,它所涉及的這片廣闊領區,我們看到了開展合作共贏的巨大機會和美好前景。”土耳其駐華大使穆薩出席開館儀式時表示。
外國駐川領事機構已在近年來形成“大家庭”。2021年以來,尼泊爾、智利、西班牙和土耳其駐成都總領事館正式開館,巴西、阿根廷駐成都總領事館獲批設立,駐蓉領事機構從2012年7家增至23家,居中西部第一位。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達104對,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達71對。
領事機構的集聚,源于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的旺盛需求。
位于高新區天府五街的中國-歐洲中心,一座高達192米的“人”字形建筑,正以高聳入云的身姿屹立在城市中軸線上。這里感受成都國際化的一個窗口,也是成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聚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和極具活力的產業生態,科技創新力量不斷釋放。
目前,中國—歐洲中心已入駐170余家國際知名機構和企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西南)中心、“一帶一路”外國法查明(西南)中心”、“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大數據平臺等國際合作平臺先后落戶成都。
對外商外資而言,成都已然是不容忽視的一片熱土。成都搭建“12345”親清在線涉企服務平臺,強化外資重大項目專班,優化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務,數據顯示,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從2012年的233家增長至2022年的352家。今年1~8月,成都新設外資企業435家,同比增長12.4%、數量居中西部地區第一。
隨著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乒賽團體賽在成都的精彩落幕,成都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還在不斷提升。接下來,世界科幻大會、世界園藝博覽會、世界運動會的召開,將為開放的成都再添影響力。
站在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的節點上回眸,成都之變映射碩果累累,更照見“一帶一路”的未來與希望。(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