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開展民生實事項目市民代表調研活動,15名市民代表走進望江樓公園,調研2023年市容環(huán)境類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
記者了解到,成都市公園城市局牽頭承辦市級民生實事目標任務3項,均按進度有序推進。其中,今年以來,全市提升改造29個老公園,新建各類公園40余個(包含口袋公園)。
改造升級——
讓“老公園”煥發(fā)“新活力”
“公園位于成都東門錦江南岸,是天府綠道重要建設項目——錦江公園串聯(lián)的23個城市公園之一……”當日,市民代表走進望江樓公園北門,穿過翠竹長廊,邊步行邊聽講解員介紹公園整體情況。
據(jù)悉,今年,望江樓公園實施“望江樓公園保護及文化提升項目”,對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進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展陳形式設計遵從古建筑形制,營造出大氣、婉約等各具特色的整體氛圍和展示風格,打造身臨其境、虛實結合的沉浸式觀展氛圍和高品質人文空間體驗。
走進薛濤紀念館,一段沙畫視頻引人注目。一雙巧手一抹、一畫,短短數(shù)秒間,一幅幅薛濤人生圖景映入眼簾。幼年吟詩聯(lián)句、少年身入樂籍、中年造紙制箋……配合相關解說,市民代表仿佛走進了那段歲月,窺見這位傳奇女詩人的一生。
“除了現(xiàn)代科技手法的運用,薛濤紀念館還充分利用實物、模型、漆畫等,詳細講述了薛濤的傳奇人生及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也清晰地描繪出了成都歷史文化、地方風土等從唐初至明清時期的發(fā)展脈絡。”望江樓公園管理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
“公園以薛濤這一歷史人物為文化底蘊作支撐,以各具風格的竹子為特色,歷史悠久,給市民呈現(xiàn)了一個學習、參觀、休閑的好去處。”市民代表陳杰在調研后表示。
“除了望江樓公園外,成都今年已完成28個老公園的提升改造工作!笔泄珗@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民生實事項目大力推進“千園融城”,結合“兩拆一增”行動,溶解城園邊界,全市建成世界科幻公園、兩河氧氣公園等各類公園40余個(含口袋公園),進一步提升了公園的可達性和便民性。
項目有序推進——
持續(xù)提升市民對生活環(huán)境的滿意度與幸福感
據(jù)市公園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共承擔市級民生實事目標3項,其中包括建設天府綠道800公里、‘回家的路’1000條,新建、改擴建“口袋公園”20個,新增綠地面積1800公頃。各項目標任務均按預定計劃穩(wěn)步推進,預計年底全面完成!
如何推進各項民生實事目標任務完成?該負責人表示,成都深化城市美學應用,提升城市環(huán)境品質,推進多維度全域增綠,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城市景觀品質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打造天府綠道體系,強化天府綠道與周邊社區(qū)、重點生態(tài)區(qū)的有機融合,推進環(huán)城生態(tài)區(qū)、錦江公園與周邊區(qū)域的功能融合,構建連綿有序、有效承載公共服務功能的城市綠道網(wǎng)絡。
一直以來,成都重視創(chuàng)新生態(tài)價值轉化,深化共建共治共享。設置100萬平方米的陽光帳篷區(qū),為市民群眾打造豐富多樣的生活消費場景;舉辦“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啤酒節(jié)嘉年華”“天府綠道健康行”“國際花園季”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活動,繞城綠道一百公里騎行、登龍泉山觀鳥看日出、夜游錦江成為成都生活新風尚,詮釋公園城市的百樣美好、萬千氣象……
“我們始終緊扣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傳承保護中開拓創(chuàng)新,‘把城市放進自然里,把場景放進山水里’。在雪山青山之間,孕育城市煙火的勃勃生機;在古蜀新韻中,講述公園城市綠色低碳發(fā)展的城市活力!笔泄珗@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世芳